用了早饭,钱氏执意地回城,宋积云和元允中送她。
钱氏上了骡车还对元允中道:&ldo;把这边的事处理完了,你就赶紧和云朵回城。窑厂太简陋了,尘土满天的,过来看看还行,久居却不合适。&rdo;
还道:&ldo;等你回来,我让吴管事去买个做江浙菜的厨子回来。&rdo;
就算是三鲜拌料,元允中还是觉得辣。
宋积云已经麻木了。
仅仅一顿饭的时候,她母亲不仅打算让元允中去宋氏族学读书,还准备给元允中养两匹马,打一辆马车,养两个绣娘。
买个做江浙菜的厨子,已经不能让她再惊讶了。
她帮钱氏放了车帘,道:&ldo;您路上小心点。我们下午就回去了。&rdo;
说着,她朝赶车的车夫使了个眼色。
车夫扬鞭,立刻驰离了窑厂。
宋积云长透了口气,扭头却看见元允中若有所思地望着她母亲远去的马车。
她心里&ldo;咯噔&rdo;一下,忙道:&ldo;元公子,窑厂还有点事,我就不陪你了。你有什么事,就吩咐六子好了。&rdo;
元允中收回了远眺的目光,点了点头,道:&ldo;好!你走的时候让人跟我说一声就行了。&rdo;
宋积云看着元允中离开,嘴角噙着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笑意。
郑全和罗子兴却急匆匆地找了过来。
&ldo;大小姐!&rdo;郑全沉声道,&ldo;有一批最近契书到期的师傅提出要离开窑厂。&rdo;
宋积云神色一肃,道:&ldo;我们雅室里谈。&rdo;
两人齐齐点头,一起去了厅堂旁的雅室坐下。
宋积云道:&ldo;有多少人想要离开窑厂?都是些什么人?&rdo;
罗子兴神色凝重,道:&ldo;大约有三十几个人,都是做日常瓷作坊那边的的师傅,或者刚出师的徒弟。各工序的都有。徒弟还好说,我已经让各人的师傅去问情况了。那几个师傅,却是带着自己的徒弟一起走的,怕是留不住了。&rdo;
郑全在旁边补充:&ldo;项师傅说,很有可能是有人看到我们宋家窑厂这段时间不安生,来挖墙脚的。&rdo;
宋积云也这么觉得的。
她沉吟道:&ldo;走得那批人,手艺如何?&rdo;
罗子兴道:&ldo;除了有两个颇有天赋,刚刚出师的徒弟,其他的也就能烧烧日常瓷了。&rdo;
&ldo;那能不能把那两个有天赋的留下来?&rdo;宋积云问。
罗子兴苦笑道:&ldo;就这两个闹得最凶。&rdo;
宋积云的目光顿时有些冷冽,道:&ldo;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他们要走,那就按照窑厂的规矩,在宋家窑厂学过手艺的,留了学艺的银子;没学过艺的,扣三个月的工钱,让他们离职走人。&rdo;
不管谁是他们幕后的人,先付给她一大笔银子再说。
她也正好看看这幕后的人财力如何?
宋积云还叮嘱罗子兴:&ldo;你们也不必为难他们。天下大事还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何况是我们这些要养家糊口的平民百姓。别人在我们这里做的不高兴了,又没有违反契书上的约定,我们凭什么不让别人走?
&ldo;别人守规矩,我们也应该守规矩才是。&rdo;
罗子兴到底意难平,咬牙彻齿地道:&ldo;我看他们有什么好下场!&rdo;
宋积云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道:&ldo;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齐心协力,把窑厂办得比从前更好,不用我们去挖角都会有手艺高超的师傅来做工。&rdo;
她就这一批人走后,窑厂的窑工该怎么重新安排和罗子兴讨论了半天。
项阳大步走了进来,面色如土地道:&ldo;大小姐,不好了,万公公过来了!&rdo;
在整人景德镇,甚至是梁县,只有一个人能被称为公公。
那就是御窑厂的督陶官万晓泉。
&ldo;他怎么来了?&rdo;宋积云眉头蹙了蹙,噌地站了起来,道,&ldo;他身边还跟了些什么人?&rdo;
她原本想等窑厂安顿下来就去拜访万公公的。
项阳擦着额头的汗道:&ldo;他还带了两个小太监和七、八个衙役。&rdo;
是寻常出门的排场。
宋积云让罗子兴去告诉其他作坊,她则和项阳去迎接万公公。
&ldo;你还知道些什么?&rdo;她问项阳,&ldo;你可有什么经验教训点拨我?&rdo;
项阳的汗流得更密集了。
他道:&ldo;我在宋家窑厂干了快二十年了,这还是第二次见到万公了。上一次是我们窑厂烧出了祭白瓷,他亲自过来参观祭白瓷的作坊。但我听汪大海说,万公公这个人喜欢附庸风雅,爪子很深,只要被他盯上的窑厂,出了血还会带着肉,很不好打交道。&rdo;
宋积云点头,就看见大门口停着一顶绿帷小轿,两个眉清目秀的童子站在两边,七、八个人高马大的衙役围着轿子。
&ldo;万公公!&rdo;她走上前去,隔着轿帘,恭敬地行了个礼,道,&ldo;不知道您会过来,有失远迎,望您海涵!&rdo;
轿帘静静垂落,轿内悄然无声。
这是要给她下马威吗?
宋积云只好等着,在心里琢磨着各种万公公的来意,却身姿笔直,神色从容,落落大方而端庄有度。
大约过了一刻钟,轿内传来一声冷哼,有阴柔的声音道了句:&ldo;起轿!&rdo;
几个轿夫忙抬起了轿子,晃晃悠悠地进了窑厂。
宋积云就在前面带着路。
一行人到了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