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其它另类 > 穿成汉武帝的女儿我躺.. > 第98章 教育改革

第98章 教育改革(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或许今晚的刘彻是真的喝多了吧。

上一次刘彻主动想要怀孕生孩子, 还是那次巫蛊之祸,他被王太后逼到了绝境,想要用怀孕来自保。

那么这一次他又是为何想生孩子呢?阿娇感觉自己越发不能理解刘彻的想法了, 只能推断他就是喝多了, 说出来的醉话。

其实刘彻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当他看见小小的刘据迈着蹒跚的步子, 跪在大殿中,奶声奶气的唤着父皇的时候, 看见阿娇顶着自己的身体, 一脸温柔的将小刘闳抱在怀里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就莫名的冒出了这个想法。

当然很快, 等第二天醒来后, 刘彻已然忘记了昨天晚上的想法,开始筹备为五位将军送行的事情。

所以他昨天晚上是真的喝醉了。

按照计划, 他们一行人大概需要六七天的时间,从长安抵达各自需要出发的郡县。这段时间太学还没开学,刘璃可以在未央宫里好好的休息一阵子。

毕竟之前那段时间, 又是研究马蹄铁, 又是做蒸馏酒的实验,她的小身板有点吃不消了。

闲暇没事的时候,刘璃就躺在软榻上,闭着眼睛查阅【百科】开始学习,一直到太学院开学的时候, 朝中也收到了来自边关的飞鸽传书。五位将军已经陆续抵达了边郡,整顿了大军准备出击匈奴了。

如今不仅朝中大臣们在等着边关的消息, 连在太学里上课的学生们一样关心着国家大事, 毕竟每一个大汉的男儿都要去参军的。有些和霍去病一样, 梦想着在军队里建功立业的勋贵子弟,很容易的就玩到了一起去,不仅在课上会谈论起如今的汉匈局势,连下课都在讨论。

刘璃坐在位置上听着后排几位小公子的高谈阔论,惊讶的发现他们已经学会用所学过的理论相互辩驳了。可以看出,这三年的学习对他们的思想真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时间刘璃也不确定这样的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她正想着,便有童子过来传话:“建陵公主,董博士有请。”

董老头这个时候找自己又要干啥?

刘璃缓缓起身,拂了拂衣摆:“知道了。”

她跟着童子一路往董仲舒的书阁走,穿过回廊的时候,正好瞥见了太学院大班的男孩子们在校场训练,每个人身上似乎都很朝气蓬勃。

书阁中,董仲舒见童子将建陵公主带了进来,他抬手作揖:“建陵公主。”整个房间中还不止是董仲舒一人,太学中的几个博士几乎都在这里。

刘璃见着架势,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这群老头子该不会又要找自己辩论儒学吧?这两年多来,董仲舒时不时的将刘璃叫来书阁,和她一起探讨公羊传,她感觉自己已经快要得《公羊传》ptsd了。

刘璃向董仲舒回了一礼,顺便也向其他博士回礼。/.52g.G,d./

董仲舒邀请刘璃入座,随后大家也都坐下来,开始进入今天得主题。董仲舒道:“今日邀请来诸位博士还有公主,是想要商议一下,关于太学院新学员的事情。”

欸?居然不是辩论儒学!

刘璃听到是其他事情,顿时就不困了,微微坐直了身体,听着董仲舒说出问题:“今年已经是太学创办的第三个年头了,已经有一半的学员年满十五岁,可以离开太学了。”

听到董仲舒这么说,刘璃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在古代,年满十五岁便差不多算是个成年人了,特别是女子,年满十五岁是必须要嫁人的。所以之前在太学院中,到了年龄的勋贵女郎,很多人年后便没有再来,而是在家待嫁了。

而太学院创办之初的这三年,是没有招收新学生的,毕竟刚开始教育体系在慢慢的完善中。当初和刘璃一起入学的

这一批几十个勋贵子弟,都是太学试运行的实验者。

经过三年的发展,太学院里的博士从原先的几个人变成了如今的十几个,各种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如今董仲舒看着锐减的学员,便想着开门招生。

刘璃想着,扩大招生对于大汉来说,也是一种好事。但女孩子十五岁就不能再继续上学这个事情,让她心里有些不舒服。

古代之所以让女孩子这么早结婚,就是为了让女孩子尽快生孩子,增加国家的人口,从而增加劳动力。这是历史发展得必然结果,刘璃就算有心改变这个规定,恐怕也是行不通的。

董仲舒:“陛下已经同意再招新弟子入太学了,而且还扩大了招生规模,约摸会有一百多人入学。但是这批新学员的年龄依旧参差不齐,吾便想听听诸位的意见,要怎么安排他们。”

即将入学的这批新学员里,已经不止是王侯将相家的孩子了,还包括了各地富商家适邻的孩子。

人员一下子变多了,董仲舒想了好久都没想好要怎么安排这批新学员。

刘彻会同意让富商家的孩子也来太学读书,刘璃倒也不意外,毕竟桑弘羊在入朝为官之前,便是洛阳富商之子。想必他是在桑弘羊身上看到了商人的潜能,所以想培养更多的人才吧。

众位博士七嘴八舌的提出了建议,但最后都没有的出一个好的结果,于是众人纷纷看向了平时点子最多的建陵公主。

刘璃:“……”

她叹息,为了大汉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她只好道:“董博士若是不着急的话,且给我一晚上的时间,我给董博士做出一份规划案来。”

董仲舒等得就是小公主这句话,他满意的摸着自己的胡子,笑得如同一只老狐狸:“如此甚好。”

其实这次新学员的安排,董仲舒已经将自己的想法上书给天子了。结果天子并不满意他的想法,还总是让他重新安排。

所以能够当天子满意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董仲舒冥思苦想了许久,都没能得到答案。最后经过天子身边的黄门郎苏文的提点,董仲舒才知道,天子其实是想要建陵公主的意见。

彼时的董仲舒:“……”

你一个当父亲的,想要自己女儿的意见,直接和她说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来折腾自己?!当然了,这句话董仲舒也只敢在心里抱怨。

虽然不知道陛下和公主这对父女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董仲舒还是按照天子的意思,将建陵公主叫来想办法了。

别看建陵公主年岁小,可她亮堂的眼睛中那充满智慧的狡黠光芒,恐怕无人可比。公主的大智慧,连他都自愧不如。

否定董仲舒意见的,当然是刘彻本人了。一方面他确实对董仲舒的安排有些不满意,另一方面他便是在试探自己的女儿。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有点怀疑,阿璃如今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有天神的庇护,至于具体还有什么,他也说不上来。所以他就想看看,自己这个女儿身上究竟还有多少能让他惊喜的东西。

**

太学院刚创办的时候,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所以刘璃暂时只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如今既然来了这么多学生,那肯定要重新分配了。

入太学的年纪依旧是5到6岁,等级也从原来的三个等级分成了六个等级,对应的就是未来的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当一个学生升到了六年级,此时他也差不多有十二岁了,需要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是否能够升入中学。成功通过考试的学生,便进入了中学的学习阶段。若是没有通过考试,可以选择留级,来年再考。

中学阶段开始分科授课,未来想要成为武将的,会着重安排教授《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而想要成为文臣的,则会继续教授

《公羊传》、《谷梁传》等书的内容。

三年授课之后,学生的年龄也差不多有十五岁了。这个年龄,对于目前的古人来说,便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个时候天子会亲自出考试卷,给学生们作答。

若答得好,便可以升级进入高中学习更加精细知识。若答得不好,要么退学要么重新学习,来年再考。进入高中之后,便是国家的预备官员了,具体学习九卿官员需要掌握的技能。

比如某位学生未来想成为廷尉,那就专门去学习国家律法方面的知识,为人也要刚正不阿。若想成为大农令,那就要会算术,会理财。若想成为将军,那就去军营中训练三年。

学生在高中阶段表现特别出色的,经过天子认可的,就可以提前走马上任。否则就要等三年之后的统一高考,用考试成绩来决定未来。

刘璃在纸上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千多字,看着自己制定的大汉版应试教育,心中莫名的有一些成就感。当然她也知道,目前这份计划还只是针对贵族子弟的,还不能再整个大汉百姓中推广。

想要全民教化思想,还要等大汉将匈奴人打服之后。在太平盛世中,兴建学校,推广进行全民读书学习。

刘璃将写好的纸折叠好,打算明天先给董仲舒看看这样的规划是否可行。他若是觉得可以,便再给天子决定。

次日,刘璃一早入了太学之后,就将自己写好的教育体系改革计划递给董仲舒查阅。董仲舒看完之后,许久都没有说话。

刘璃歪头悄悄的打量着他老人家的表情,也分辨不出他对自己的这份计划究竟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