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也是因为没有需求,就培养不出人才。
目前对于服装、皮包的鉴定,日本传统典当行根本就没有专业级别的行家,也根本没有人在乎相关经验,愿意去学习这方面的技能。
也就是说,恰恰是日本在经济泡沫时期本币升值造成奢侈品需求的急速增长,以及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崩坏带给日本民众的痛苦,才共通造就了日本中古店行业的迅速崛起和爆发式的增长,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这一行要想真正迎来巨大改变,开始把二手服装和配饰等纳入到可以交易的奢侈品范畴里,目前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如果按照客观规律的发展,至少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呢。
起码也得等到日本人真的感受到前途无望的痛感,真到了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卖家当的时候,才会真正催生出这个市场,让其具备发展的可能。
那么可想而知,这对于宁卫民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庞大且诱人的商业赛道。
对他而言,大可以在日本提前发力,领跑这个行业,因为他的优势太多了。
他不仅能看到未来,而且根本就无需等待日本市场成熟,现在就能从中获利,
别忘了,宁卫民不光在日本和共和国拥有庞大的产业,在法国也同样投下了巨额资本。
他可是时尚业的无冕之王,拥有诸多奢侈品牌的股份。
凭借他和皮尔卡顿公司、LVmh,以及圣罗兰公司的良好关系,什么样的货物他拿不到?
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他找不到?
何况欧洲的市场情况和日本也有很大的不同。
二战之后,曾经繁荣的欧洲其实早就开始进入经济衰退期,但各种时尚庆典和活动晚宴之类的交际和享乐活动却没减少,一直都是欧洲上流社会热衷的游戏。
特别因为文化背景的原因,对于时尚品,欧洲人的仰慕是深入骨髓,根深蒂固的。
所以欧洲各国对于二手服装配饰、皮包珠宝类的奢侈品交易需求由来已久。
相关二手商品的交易,早就在二战时期就先行一步开始发展了,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
只要看看每一次国际电影节和时装周,有多少人跑去大牌商店租礼服和租皮包就知道了。
所以说,在日本的土地上,这门生意对大多数人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诸多限制,但对于宁卫民可不是。
甚至反过来,在这里的其他人发展相关业务困境,倒成了保护他利润的护城河,越发凸显他在独家资源方面优势。
只要站在宁卫民的角度看问题就清楚了。
他不但拥有可以随时变现的市场,而且拥有这个行业异常丰富的人脉和货源,这就意味着他大可以光明正大的抢钱。
只要用低价从日本人手里把那些国际大牌、品相上佳的好东西买下来,然后再弄到港城或者欧洲市场高价销售和出租,就可以轻松套利,换回持续不断的丰厚利润。
甚至因为奢侈品格外轻便的属性,连储物和物流成本他都可以忽略不计,反而更容易通过大量囤货,批量走货,充分享受奢侈品的升值以及不同市场的差价。
说白了,这种门生意的硬核逻辑,那不就是宁卫民的师门正行——打小鼓儿嘛。
只不过当年康述德是混在民国乱世,靠穿街走巷去大宅门占落魄的富家子弟便宜。
今天的宁卫民则更出息了些,他现在混到东洋去了,玩儿的那是跨国贸易,干的是坐商,下手割的还是日本韭菜。
怎么看,他也算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至于说到宁卫民当下具体操作,那倒是简单极了。
他只是在大刀屋的营业区域里,找了个临街的相当好一点的位置,按照奢侈品店的标准放置了一些展示商品用的高端展柜,和供客人休息的座位。
再高薪聘请了几个美女接待,安排上了法国来的鉴定师当班,然后尽量以醒目的位置展示出收购高端服装和配饰的业务海报和广告,就算是一切到位,可以开张了。
毕竟是起步阶段嘛,用不着太周全,先把招牌立起来,业务展开来就行。
不过必须要承认,虽然大刀屋的奢侈品专柜里的物品也算是琳琅满目了。
但因为如今日本消费数据低迷的原因,开业之后几乎所有经过奢侈品柜台的人,真正感兴趣的并非是货柜里的商品,而是意外这里居然肯以相对的高价来回收国际大牌的服装和配饰。
但也没关系,宁卫民其实早有这个准备,他一点都不着急卖,而是更侧重于收。
因为他懂得这行业最重要的诀窍——奢侈品不是大白菜,谁拥有了货源,谁就拥有了客源。
通常这个行业最让人发愁的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没有货卖”。
所以他的实力很容易就为他赢得了以二手店的性质本来不可能讨好的客户,为他带来了更多的稳定的客源。
禾野小姐是个相当漂亮的日本女孩,虽然工作只是在公司负责端茶倒水的杂事。
但在经济泡沫没被刺破的时候,几乎天天都有男士在下班之后抢着为她花钱,做她的舔狗。
只可惜最近随着经济变得不景气,男人们对她似乎有点怯魅了。
已经没人再主动请她吃饭,送她礼物,也没人再邀请她看电影,带她去跳舞。
这个周末她的处境最凄凉,竟然沦落到孤零零一个人的地步,尤其工资早就花完了,她甚至不得不通过透支信用卡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所以她来大刀屋纯粹也是偶然,如果不是没有约会,兜里又没几个钱,她是绝对不会独自跑到这里来的。
但也是恰恰是在这里,她惊讶的发现,这么简陋的店里居然还有奢侈品柜台,而且自己好像还从中找到了一个了不起的财源,正好可以缓和一下目前个人的经济困境。
“你们真的要回收国际大牌的服装和配饰嘛?”
禾野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敢相信,哪怕看到海报上的“高价回收”的字样,也要亲口问一下。
毕竟前几年的时候,日本民众消费力大增,奢侈品早就在日本成为普遍性的东西。
不仅一线城市普通白领都会购买 LV、香奈儿,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不背 LV上班会被误以为失业”的现象。
这要是有人肯收的话,她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趋之若鹜的把个人物品拿来变卖。
她自己家里就一大堆呢,衣服、鞋帽、皮包、化妆品……数不胜数。
既有她自己给自己买的,也有别人送的,当然大多数还是那些仰慕她的男人送的。
因此她相当的怀疑,除非这里的老板家里有印钞机,否则这么明目张胆的收,大家不都来了。
那和主动想要破产有什么区别?
然而让她没想到,对方还真的敢于确认此事。
“是的,小姐。我们真的收。不过需要品相好的正品,而且的确是国际大牌才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