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她的目光投过来,那两个差役瞬间不动了。
“吕先生怕他们俩去报信,碍了夫人的事儿,索性就带来了。”
白露上前悄悄在陈文心耳边说着,又道“都问清楚了,戒严的令是苏州巡抚下的。”
“如今城中只有一个说不上话的代掌县令,别的官员都跟着皇上去巡河了。”
看来是吕宗露了身份,镇住了这两个差役。
他一个三品太医院左院判,在宿迁这样的小地方,已经算得上是难能一见了。
城门守卫中一个站在角落的小兵,盯着持剑的陈文义细看。
方才那两个差役对他们使眼色,意思是这些人得罪不起。
他本觉得陈文义有些眼熟,还以为是生的俊美之人让人自然有一种眼缘呢。
如今细看,好像真的见过啊
噗通!
膝盖跪在泥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撞击声。那小兵整个人伏到地上,也顾不得脏,对着陈文义拜道“陈将军!”
他又赶紧看向边上的屯兵,“那是陈将军是,在黄河上倒悬救人的陈将军!”
被剑指着喉咙的屯兵小头目瞪大了眼。
他听到身后的屯兵们,和那些灾民,齐齐下跪的膝盖碰撞声。
陈将军,随着皇上来的那个陈将军,当今勤嫔娘娘的胞兄。
那么,他身边这个和他相貌相似的美貌女子,莫非就是
他瘫软在地,嘴唇哆嗦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
勤嫔娘娘,臭丫头。
他竟然,管娘娘叫臭丫头。
他抬头望了一眼城墙上的天空,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太阳了吧
陈文义见他倒在地上,哪还有闲心管他,忙叫吕宗替那妇人诊治伤口。
木栏沉重,又带着尖刺,吕宗自己也出不去。
如果叫兵士们移开木栏的话,外头的灾民恐怕会一拥而入。到时候混乱之中,难免造成危险。
陈文心叫那两个衙门的差役上前,问道“城中可有救济之所,或可搭建临时棚屋的地方?”
差役面露难色,磕磕巴巴道“有,有救济堂,原是给孤儿寡老住的。”
陈文心点点头,她走到木栏前,对着跪伏在地的灾民道“诸位免礼,请听我一言。”
众人都不知她身份,只知应当是个贵人,否则那些屯兵怎么都下跪了呢?
他们跟着跪总是没错的。
闻言,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相互扶持着站了起来。
“城中有父子兄弟,亲朋好友可投者,站在左边。”
她的手向左一挥,灾民中许多人涌到了左边。
“无人可投,需要官府救济的请站在右边。以便于核对人数,发放物资。”
百姓们还以为只有亲戚朋友在城中,可以收留的才能入城,所以大部分都站在了左边。
听她这一说,原来无人可投的还有物资发给他们。
于是原先站在左边的灾民,又乖乖地站回了右边。
这样一来,左右两边的人数基本上持平了。
受伤倒地妇人的丈夫也跟在人群中从右跑到左,从左跑到右,丝毫没顾及他已经动弹不得的妻子。
那妇人挣扎着想起身站到右边,无奈失血过去,气力不足,无法站起身来。
白露凑近了隔着木栏叫她,“你休要动弹,放心。”
她的语气和善,叫妇人休要动弹时,看了一眼妇人肩上的伤口。
妇人听懂了她的意思,是怕自己动弹使得伤口流血更多,便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诸位兵丁分作两班,一班继续守城,一班领着无处可去的灾民到救济堂去。”
她扫视了一眼瘫软在地上的那个屯兵小头目,小李子会意地上前踢了他一脚,“娘娘给你戴罪立功的机会,还不快谢恩?”
那人一听戴罪立功四个字,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跪好,不住地磕头,“小的谢娘娘,谢娘娘。”
他还以为自己这回是死定了,能够戴罪立功,就算让他上刀山下油锅,他也得办啊!
何况只是放灾民进城而已。
上头不会怪罪他的,就算上头的大人现在就在这里,那也拦不住娘娘的旨意啊!
沉重的木栏被屯兵拉开一道缝隙,吕宗先行上前,从随身荷包里掏出一颗人参养荣丸放入妇人口中。
一个兵士怕吕宗的丑脸吓着妇人,忙解释道“这是吕太医,不必害怕。这药是替你吊着气力的。”
吕宗瞪了他一眼,他连忙噤声。
那妇人虚弱地道谢,两个兵士扶起了那受伤妇人,又替她抱着孩子。
这是个乖孩子,今日闹成了这样也没哭闹一声。
吕宗今儿出来可没乘马车,他也没背药箱,此刻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送这妇人去医馆或是带回别院诊治。
陈文心由陈文义和兵士护着,站在中间。
木栏被拉大了,灾民们按着刚才分好的左右位置,知趣地从两边走入,生怕冲撞贵人。
左边的百姓进了城都三三两两地分散开来,去寻找自己的亲友。
右边的百姓由分出的那一拨屯兵,带去救济堂。
见百姓们都进了城,陈文心这才转身。
“带我去你们县衙吧。”
陈文心对着那两个差役,露出了淡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