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容澈因知襄国公敢于如此多半是出于太后授意,且他毕竟是两朝重臣,当下并无意真就治他的罪,况且也不能当着外臣之面与太后争执太过,于是也就由着晏显唯唯退去了。
而太后却坐回原位,重又摆出有恃无恐的姿态。
南容澈便先开口道:“母后若还要用祖宗的礼法来迫使儿臣改变心意,亦可不必了。母后瞒着朕私下操办立后之事本就与祖制不合,试问我朝历代何曾有过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成婚的君主?”
太后听了脸色阴沉下来,冷眼望向南容澈,说道:“这么说,皇帝是打算问哀家的罪了?”
“儿臣岂能对母后不敬?”南容澈语气平静地回道:“不过是想提醒母后莫再举措失当罢了。”
“哀家若就此作罢,难道连皇家的体面也不要了吗?”太后自知理亏,也知道此时再去说些褒扬晏姈姝、贬抑江凌霜的话更无益处,南容澈必也不屑一听,而要维护皇室威严的这一理由,对于身为君王的他来说却无疑是有说服力的,因又道:“无论是否合于祖制,哀家总归已与襄国公议过亲,并且已行过纳吉之礼,如果就此搁置不问,岂不令朝野非议?左右哀家的颜面事小,可皇家的威信何存?皇帝若执意不肯立晏女为后,聘为贵妃亦非不可吧?”
“朕说过只迎一后,不设嫔妃。”南容澈耐心听太后说完他意料之中的一番大论,胸有成竹地说道:“朕也知道母后用心良苦,既不想折损母后的颜面,也不会亵渎皇家的威信。所以,朕意欲以晏女为母后之螟蛉,赐封为郡主,便以莲为号。母后若还欲加恩,再上尊号亦可。如此一来,不但母后您垂恩晏府之意有了交代,朕日前赐莲一节也不会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可谓是一举两得了。”
“皇帝这样做未免牵强吧?”太后未曾料到南容澈竟会如此处置,但仍不愿妥协:“这立后与荣封的章程可不一样,礼部……”
“这大礼之行本就甚为不当,母后竟还要在意这些小节吗?”南容澈说话间示意小笋上前,将一纸诏书呈给太后,继续在旁说道:“母后既喜欢晏姈姝,若让她以养女的身份侍奉在侧,自然更觉得亲近。襄国公也不会因为有意欺瞒于朕而获罪,甚至还会更加感念皇恩。母后您说,这算不算是两全其美呢?”
“皇帝真是有备而来啊。”太后故作感叹地点点头,却并不去看那呈到自己面前的诏书,心底的无奈和愠怒终于化作嘴角的一抹讽笑,语出惊人:“不过在哀家看来,该获此荣封的恐怕应是江凌霜吧。”说罢缓缓起身,幽深莫测的目光迎上南容澈疑惑不解的神色,把继而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咬得格外清晰:“甚至将她封为公主才更为相宜呢!”
太后这话非同寻常,南容澈听后不禁一怔,凝眸反问道:“母后此言何意?”
太后举步踱开,方又悠然开口道:“皇帝应该知道江凌霜的母亲是谁吧?”
“自然是靖远公先夫人梅氏,”南容澈目光追随着太后转过身来,继续说道:“靖远公仅与梅氏育有一女,梅氏逝世后,靖远公便决意不再续弦,这是朝野皆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