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08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书案(1.5万)

第308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书案(1.5万)(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供应给玉门的十万口铁锅,就是鞍山的铁矿石,炼制而成的。

景泰十年,督抚李贤,一直在带着人,填充辽河套两岸的泥潭,这些被辽河冲积出来的土地,都是良田。

但未开发的时候,还是泥潭、沼泽,需要一点点填充,再开垦成成良田。

李贤征召二百万民夫,耗时一年时间,把辽河套填平、开垦出来,并优先给参加的农夫分地。

之所以能这么快,归功于鞍山铁矿的发现,靠鞍山铁矿,制造了二十万支农具。

再加上,李贤采用记功制,凡是立下功劳的农夫,在工程结束后,农具则赐给他。

政民一心,用了一年时间,奇迹般的填出来三万顷良田。

李贤还将在朝鲜新并入辽宁的两个府,打通要道,建立驰驿,移入一批批汉民。

经过两年移民,辽宁人口突破二百万人,其中汉民高达130万人,有30万鞑靼人,30万朝鲜人,10万兀良哈人,还有一些土人。

户籍人数超过二百万人。

李贤居功至伟,明年辽河套就要种下玉米了,辽宁的粮食问题也能解决了,他能凭此返回内阁,等胡退下来,他就能入首辅之位了。

他和徐一起,品尝着除夕宴。

宴后,徐忧心忡忡,李贤问他原因。

徐却道:“原德兄,这玉米三宝,怕是没有陛下想的那么好。”

“又发生何事了?”李贤心里咯噔一下。

玉米三宝的试验种植,一直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徐虽是太监,但也被皇帝赐宴。

能吃到除夕宴的太监肯定不多,只有冯孝、舒良、金忠、王诚、张永、连仲、徐等寥寥数人。

前者皆是皇帝心腹,连仲则是治水有功,徐明明是夺门之变的直接参与者,却能被赐除夕宴,可见其功。

“原德,今年玉米收割后,我去看了土地,发现土地肥力几乎耗尽,已经从黑土变成了黄土,如果明年继续种植,怕是无法收获了。”

闻言李贤微微一惊:“是何原因?”

“肥力!”

“玉米三宝能在东北种植的原因,是需要大量的肥力,倘若地中肥力不够,那么三宝也无法开花结果。”

“它们消耗的肥力,是米粟麦的数倍。”

徐眼神忧愁,他想凭借培育玉米三宝而入文庙。

说着,他将详细记录送到李贤手中。

李贤看完,不禁唏嘘:“果然天道损有余而力不足,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这玉米三宝,能在这恶劣环境种植,就要消耗几倍的肥力。”

“按照你这记录中的记载,这肥沃的黑土地只能支撑三年,中原的土地也就支撑一年呀。”

李贤看完,顿觉气卸了一半。

他大肆开发辽河套,就是准备种植玉米呀。

皇帝给他写信,告诉他从西夷商人买到了足够的种子,等河道开化后,就送到辽宁来,让他明年就推广种植。

如今土地开垦好了,种子预备好了。

你告诉我这玩意是吃肥大户,种不了两年的,玩呢?

“若用草木灰,辅以农家肥料呢?”李贤问。

“并不够呀。”

徐种植玉米三宝近三年了,每一天都有详细的记录,所以他是大明最专业的玉米专家。

“那可怎么办啊?”

李贤博览群书,思索道:“用什么东西,能加大肥力呢?”

三万顷良田呀,花了中枢120万两银子啊!

这要是无功而返,他李贤就是罪人,还入个屁内阁了,引颈就戮吧。

“从我种植玉米三宝后,就开始研究肥力。”

“这肥力的构成,主要是粪便、草木灰等物,我详细分析过,这些自然肥料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某个物质,能增强土地的肥力。”

“所以,只要能找到这种物质,放大这种物质的用量,就能增加土地肥力了。”

徐可是世间最聪明的几个人,他已经往化肥的方向思考了。

李贤同样也是,他拍手道:“只要找到这种物质,就能让玉米三宝,在辽沈土地上种植了。”

徐又来了信心,缺肥料,就去找肥料。

他奋笔疾书,将市面上所有用得上的肥料全都找出来,然后一样一样试,寻找替代品,看看叠加效果。

再派人去民间询问老农,看看民间能否收集出有用的消息。

他的农学院,已经有上千弟子了。

正值冬天,他下令让所有弟子去研究,如何提高土地肥力,达到种植玉米的要求。

徐相信,他一定能攻克这个难关。

李贤也在写信求助,往他的朋友圈发,看看谁有好办法。

不止当官的过除夕。

天下兵卒也在过除夕,皇帝赐下一套棉衣,做新春贺礼。

这套棉衣包括棉大衣、外袍、厚裤子、千层底的冬鞋,还有一条绣着“明”字的腰带。

南北兵都有,南方兵若穿不上,可以领钱。

皇帝撒钱来收买人心。

而在四平。

此地是吉林都司的临时治所,王来担任吉林都司都指挥使。

吉林都司在景泰八年成立,却是景泰十年才正式使用,毗邻辽宁、热河、朝鲜三省。

王来以建州三卫为基,建立新城,连着辽宁往东修建。

同时,他派出使臣,和各个部落通商,并招抚这些部落为汉民。

海西女真最懵逼,他们前几天还是女真呢,转头变成汉人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啥人。

但大明出手甚是阔绰,各种换换换。

以前都是蒙古、女真当二道贩子,和他们交易,换取他们珍贵的东珠、人参等物,他们所得甚少。

现在中间商没了,大明直接和他们交易。

大明有钱呀,出的价格比蒙古、女真高了许多。

让这些接近野人的部族,和大明关系迅速升温,全都愿意归附大明,变成明人。

王来花钱请他们帮忙修筑城池,再花钱在他们中间征兵,组建了一支野人军。

这些人被送去哈密,和东察合台汗国打消耗战去。

路上有野人哗变,被明军击杀,剩下的全部贬为奴隶,送去治黄河了。

王来继续和他们通商,并在长春、吉林、敦化、延吉建立贸易场,和各个部落通商。

对依附的民族,就开始征兵,往大明输送人丁。

王来仅来四个月,就往哈密送了六千人。

城池建到了颜春。

往北在德惠、哈尔滨、肇州、绥化建城。

王来打算在吉林都司,重要地带先建立城池,派人戍守,再陆陆续续填充城池、人口,修筑驰道,建立河运。

如今建城,主要是为了和各族贸易,然后抽丁各族。

也不设长城等遮挡,纯粹是一座座贸易城。

王来刚来吉林的时候,认为吉林穷,但他开了贸易站后,才知道,东北诸族的毛皮特别便宜。

吉林的毛皮,就是景泰十年畅销第三的商品!

以前,这些毛皮是女真、蒙古拿来换铁的,价格居高不下,这回直接和东北土人贸易,才知道这么便宜呀。

王来靠收皮子卖皮子,硬生生打响了吉林的招牌,有很多商人云聚吉林,从王来手中大量收购皮子。

皮子在中原,尤其是南方,直接卖爆。

景泰十年,天下最畅销的三件商品,肉罐头,煤油灯和毛皮。

王来将吉林都司的省治设在哈尔滨。

哈尔滨在明朝叫刺鲁卫,而哈尔滨是女真语翻译过来的。

而这几个月,从朝鲜、内地移过来的百姓约有两万人,被安置在长春等地。

等明年玉米推广种植了,吉林就会富裕起来的。

现在已经有商人,愿意扎根这片黑土地了,起码开个好头。

王来品鉴着除夕宴,发出宏愿。

汉宗案,给南京带来了巨大的政治恐惧。

皇帝不分由说,就大肆杀害南京富户,关键还给他们扣个帽子,强制迁走。

终于让南京百姓,见识到皇帝的厉害。

除夕夜,南京城一点都不热闹。

朱祁钰倒是吃了顿团圆饭,席间十分沉闷,尤其是孙太后,生怕皇帝提起汉宗案,让她下不来台。

“南京的冬天是真冷啊。”

朱祁钰这个北人,受不了南方的湿冷,大殿内还在烧炭,他还是觉得太潮了。

“被子已经暖热了,请皇爷就寝。”

朱祁钰站在火盆前,幽幽一叹:“冯孝,财货统计出来了吗?”

“回皇爷,送入宫中的银子7400万两,各种珍贵物品估算出来的价格,在三千万两以上。”

“压币厂建得怎么样了?”朱祁钰又问。

“回皇爷,已经建成了,只是还未招募工人。”

“等南京解禁之后,立刻招募,然后将所有银子,压制成银币,通行于世。”

“奴婢遵旨。”冯孝回禀。

“那些物件,押解送入北京,对了,挑出一些,赏赐给建功立业的将士们。”

现在卖掉,就亏本了。

还是送回京师,慢慢出手,最好用来赏赐给臣子,省着被中间商赚差价。

南京这个年,过得沉闷。

而北京城的除夕,却过得心惊胆寒。

于谦规定,今年京中官员除夕不放假,在值上过年。

就在烟花绽放之时。

内阁收到了一封书,外题国家攸关,内题忧危议。

打开的人是姚夔。

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下太平,国本已固,无复可忧,无复可虑矣。

啪!

姚夔吓得合上了书,赶紧看向一同值班的王复:“快过来看,这、这是什么妖书啊?”

“什么?”

王复看了一眼就后悔了,为什么要看啊!

今天下太平,国本已固,无复可忧,无复可虑矣。而先生常不豫何也

答:今之事势,正贾生所谓厝火积薪之时也。

国本……

这是个大坑啊!

以前皇帝没儿子的时候,皇帝十分脆弱敏感,因为这件事,闹了多少次啊?

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者呀,皇帝一闹就杀人。

现在皇帝有儿子了,太子肯定是要换的,天下人都知道。

可是,没人敢提这茬?

这份妖书,竟直接写出来,这是将皇帝的脸,放在脚底下蹂躏践踏啊!

看他是怎么答的?

夫东宫有东宫之官,一官不备何以称乎?皇上迫于群臣之请,不得已立之,而从官不备,正所以寓他日改易之意也,如易旧太子之事也。

皇帝是迫于群臣相请,所以立倭郡王之子为太子,如今皇帝有了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改弦更张,换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的。

接下来就更劲爆了!

把于谦单独拎出来,把胡、姚夔、耿九畴、方瑛等人视为十乱,以于谦为首的反动势力,占于中庭,蛊惑圣听。

余数之熟矣。文则有胡公、姚公夔、李公贤、耿公九畴、白公圭、王公复;武则有方公瑛、王公越、寇公深、王公来等,而又有于公谦主之于内,此之谓十乱,内惑君王,外媚天下,如灵帝之十常侍,徽宗之四奸臣。

姚夔和王复面面相觑,我们都成十常侍了?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