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38章 地狱之门和天堂之路

第338章 地狱之门和天堂之路(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不太敢吸收野人为己用,但还是答应下来。

帮大明抓十万野人为奴,就放兀良哈西归。

肯定兀良哈更赚啊,清理土著,他们得钱得兵,他们还能掳掠野人部落的女人,为他们生儿育女。

俞山也清楚,但他眼馋的是整个兀良哈部,别忘了,现在的兀良哈是四部联合的,只要吃下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他就知足了。

也挺有意思的,兀良哈和大明打仗,打着打着,竟然给大明打工了。

军报送到内阁。

“俞山是懂政治的。”

李贤对俞山的做法很满意:“战争,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

“审时度势,善用身边的一切,才是名将。”

“岱钦强势,强吞察哈尔部,他早晚会死在察哈尔部人的身上,也许在掳掠野人,就会死。”

但这都是小事了,大明打完这场仗,暂时不会动兵了。

吉林预计景泰十八年底,初步建成,完全建成,恐怕需要等到景泰二十三年。

到了景泰十八年后,才能开发黑龙江。

而这里面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农科院杂交的耐寒水稻,亩产如何,若亩产低,那建设黑龙江就没意思了,若亩产高,建设黑龙江立刻提上日程。

转眼到了景泰十五年年底。

这两年,大明取得了显著成绩。

除西南各省外,各省都建设了一条沥青主干路,形成了从两京,延伸到全国各地的高速路。

陕西到四川的路,已经在修,但开凿难度太大,需要再等一年。

四川到重庆,却修通了一条沥青路。

从沈阳,能坐马车走沥青驰道,一路走到广州。

预计景泰十八年,内地诸省,都能有一条沥青路,全国都能连在一起了。

沥青路是区别驰道的,驰道之外,再多修的一条路。

随着盐政清理完毕,食用盐的价格暴跌。

酸菜、咸肉、咸鸭蛋进入寻常百姓家。

而宫中又传出耗油、味精、十三香等调味品,各派菜系,在创新中融合、二创、碰撞,又走向融合。

随着棕榈树、橄榄树的大规模栽种和培植,棕榈油和橄榄油,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油料。

尤其是棕榈树,棕榈树原产地就是华夏,取棕榈油,从先秦时便有了。

但是,大明人多地少,棕榈树并没有大规模培植、栽种。

如今交益之地,砍伐了大量热带雨林,取而代之的就是橄榄树、棕榈树、茶树等等。

随着吉林大规模垦殖,景泰十四年,大豆在吉林第一年丰收,豆油食用,豆渣喂牲口,牲口也茁壮成长。

油料的价格也在随之下降,百姓家中也能经常吃到油了。

今年北方旱情得到有效遏制,蝗灾也被地里的鸭子压制,算是个丰收的好年头。

而草原上的牛羊丰收。

景泰十五年,是天下百姓日子过得最好的一年。

原因有三个:其一是征兵,减轻了内地家庭负担,这些人送去南北垦殖新地;其二是朝廷有效预判灾难,并提前做好了预防;其三,奴隶的大规模引入。

景泰十五年,大明引入奴隶近千万人。

这些奴隶进入铁厂、油厂、煤场、矿场、盐场,在治水、修路、垦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甚至有些还被卖入了百姓家。

家中有个活牲口,小日子肯定过得更好。

比如说,治水司,黄河已经治理到了山西,山西是形胜之地,工程极难修建,而死在上面的奴隶,高达120万。

全国各地都在治水,搞灌溉工程,用水泥铁筋修筑堤坝,死在上面的总奴隶达到了二百万。

比如三峡,修筑堤坝就死了五十多万人啊。

修江西、福建沥青路,死得不计其数。

在工地干活的百姓,都不想要工钱,就想领个奴隶回家当地主老爷。

倒是可以给,问题是怎么领回去啊。

奴隶跑了,可是大事。

中枢贴出告示,愿意移民边疆省份的,分房分地外,额外分两个奴隶。

响应者有,但不多。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家里能吃一口饱饭,都不想离开家乡。

大明如火如荼的建设,治水司仅景泰十五年,就用了九百万,和之前说好的五百万,超出一倍。

当时说的是银子,现在是银币,中间还有差价呢。

但皇帝要速度,愿意多花钱。

在暹罗,漫长的雨季已经结束。

而五十万联军,把巴塞河以西的土地,祸害成了一片废墟,也有野心家想往东打,但都被于谦打回去了。

诞生了三个大军阀,彼此混战,战火烧到了阿瓦。

大城以南,包括满刺加,全都在大明疆土范围内。

郭登回京和常德大婚后,大城便交给李震主持,已经改为汴京,汴京以西,和勃固连接,大明的开疆拓土不得不画上休止符。

现在就是建设期。

于谦乐得在新扬州、新荆州带着百姓建设新地,一边建设,一边开宗立派,给学生们讲解战略战术,优哉游哉。

他之前就担心皇帝会继续扩张,给皇帝上了几道奏疏,幸好朝臣拉住了野马似的皇帝,按下休止符。

大明必须快速消化现有的疆土。

还要让移过来的百姓产生家乡的感觉,让他们在这些地方生儿育女,也就有了家,也就有了根儿。

等把新占之地,变成了大明核心地带,再继续开拓,反正地盘就在这,跑不掉的。

倒是上个月,西葡组建联军,出动二十艘战舰远征大明。

在马六甲被大明三千艘战舰给围了,打个全军覆没,大明不讲武堂,以多欺少。

梁全权指挥,俘虏了四艘战舰,一百多个西葡士兵,还有十几个传教士。

梁也是个不省心的,被皇帝放出来后,霸占斯里兰卡以东的大洋,凡事商船都要悬挂大明龙旗,必须给大明纳税。

还在马六甲海峡设高关税。

尤其是通往西夷的商船,全部征收高商税,打败了西葡联军后,关税进一步提高。

搞得多少西葡荷意、波斯、大食商贾,赔得裤衩子都没了。

梁不管那个,大肆敛财。

倒是于谦看好梁,国公位肯定跑不了了,搜刮的钱肯定送入宫中了,这么听话的将领,皇帝会不大用?

大明真不差西夷那点贸易额,反而他们没有大明,才活不下去呢。

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铁锅、香料都是硬通货,现在又增加了火器、船支等军工产品。

大明不予销售,发愁的是欧罗巴的人。

等着西葡来投降吧。

梁肯定宰死他们。

梁的恶心事,不止这个,他拿到了南洋诸国的海图,开始挨国去收税,每一个国家定下税额,不交的就派兵攻打。

南洋五十国,对梁恨之入骨,又恐惧入骨。

一艘艘运银船、运粮船送入大明,都是梁的功劳。

于谦乐意看戏,他发现暹罗这地方确实热,但冬天天气好,气候宜人,很养人。

他的一些陈年旧疾,在暹罗都养好了。

皇帝给他的密旨,让他坐镇此地三年,再调回京去。

这让于谦有些沮丧,他的小心思又被皇帝戳破了,他想逃离政治漩涡,皇帝就让他离开。

不过,他也知道,等他回京之日,就是封王之时,只是不知道那时候皇帝还会不会有魄力,放他出京为帅了。

新益州也效仿交趾,砍伐掉雨林,种植油料树木,和一种橡胶树。

橡胶树是葡萄牙马六甲工事里发现的,皇帝说有大用,让新益州培植,以后大规模种植。

种植的事情,不用于谦操心,地方官员就做了。

大明百姓嫌热,就驱使奴隶种植就好了,反正新益州最不缺的就是奴隶。

扫荡暹罗东部,得到百万奴隶,还有放进来的七十万联军,都是奴隶。

于谦就喝喝茶,讲讲课,日子就过去了。

他的茶,是交趾种的新茶,本该进献入宫的,皇帝直接赐给于谦,让于谦品尝。

他有点喜欢这块地方了。

在新兖州。

王越已经控制了整个渤泥国,明人移民百万,占据了整个渤泥国。

新兖州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女人,倒是请媒婆去内地相亲了,都女人不愿意跑这么远嫁过来,来得寥寥无几。

王越实在没辙,就让梁去买二十二万白肤色的女人,买了十四万印度女人,从暹罗引进十万女人,再加上本地的土著女人,勉强够分了。

有了女人就有了家,生了儿子也就有了根儿,移民也就安定下来了,垦殖更卖力了。

土地是大块大块的分,越是森林地区的分的越多。

还有江南富商,主动移民过来,在森林里开发种植园,种植橄榄树,重点是愿意移过来拿贩.奴执照。

大明有条不紊的向南一点点扩地。

王越也纳了两个白女为妾,看了一年多了,还觉得不顺眼,这长相着实让人看不下去。

但本地土著太黑了,别说他看不上,百姓都看不上。

她们比暹罗人还黑,还懒。

明人其实不那么看重长相,更看重的是女人能不能吃苦耐劳,结果土著女,做饭都能做两个时辰,上地干活就偷懒,谁要啊。

大明女人不愿意远嫁,移民过来的夫妻也有,搞得那丈夫把媳妇藏得老深了,有几万个男人盯着他媳妇,谁受得了。

只能引进些肤色白的,但肤色白的不符合明人审美啊,他们管波斯女叫鬼女。

倒是从倭国引进的女人,最受欢迎,除了矮外,其他没毛病。

大批倭国男女,踏上进入大明的船支。

倭女刚刚下船,就被哄抢。

也有人写信回家,让爹娘帮忙说门亲事,但一听在万里之外,女方都不愿意。

国内日子越过越好,自然舍不得一锤子卖闺女,放在身边还能啃啊,伏地魔多香啊。

就这样,大明女是一等女人,倭女是二等女人。

白女是三等女人,暹罗女、勃固女成了四等女人,土著女人成了五等女人。

王越还是大规模引进白女,因为白女无依无靠,能随着男人下地干活,勉强算吃苦耐劳吧。

但白女性子野,经常做出苟且之事,一年到头被浸猪笼的很多。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