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44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叶,大明的碎叶!

第344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叶,大明的碎叶!(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只要能让市场赚到钱,商贾就会疯狂内卷,卷出新技术。

中枢只负责把控大方向,并扩容市场容量即可。

在这方面,大明是专业的。

比如在东南诸国,大明的衣服、食物就挤爆了他们的市场,在印度诸国,传统小农经济,就被大明的商品经济给冲垮了。

大量奴隶、粮食、黄金涌入大明,印度就成为大明货物的倾销地。

最好玩的是,印度给大明生产无数生丝,运回大明,大明编织好衣服后,再卖给他们。

为了这个倾销地,大明和西葡荷意英法六国,打了几百仗。

甚至大明还想把奥斯曼帝国变成产品倾销地,这个不打几场大仗是做不到的,但是,奥斯曼帝国随处可见大明货物。

大量现金回流,又在大明催生出无数新企业。

而沦为产品倾销地的地方,就会越来越穷,但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三缅,很想买得大明产品,大明就不卖给他们。

他们只能高价从印度诸国去买,或者翻越大山,找乌斯贜去买,乌斯贜冒着杀头的风险卖一点。

只要市场足够大,就会产生工业革命。

只要皇帝不强行按下终止键,大明就会自发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只说那钟表,大明从景泰十二年引进来,至今发展十一年,已经称霸全球了。

已经有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倾向了,放弃低附加值的东西,比如粮食,去生产高附加值的东西,钟表。

MadeInChina。

提前六百年出现在全球。

欧罗巴传统表商,被冲死90%,剩下的也只是苦苦支撑而已。

像欧罗巴,钟表企业,也就几百家,但大明有上千家,在国内卷得可怕,就连乡村,钟楼都建遍了。

乌斯贜都遍地是钟楼了。

新省还没打下来,订单都抢没了。

还能怎么卷?

只能出国去卷,卷死欧罗巴的钟表企业,垄断钟表行业。

景泰二十二年,世界第一块腕表诞生,为景泰表,是去年年终,皇帝赐给重臣的第一块腕表。

景泰二十三年,第一块腕表,在法国拍卖,法国皇帝路易十一,以一万个美人的代价,得到了这块腕表,并命名为路易十一。

引起欧罗巴表商的强烈关注,也有将怀表向腕表发展的倾向。

但他们有个疑虑,没有专利呀,他们有点不敢仿制。

大明领土庞大,人口庞大,同样的,内卷也最可怕。

腕表刚出现,民间就出现了上百个腕表品牌。

专利法,早已经细分,在基础上创新,只需要付少额专利费用即可。

若大创新是可以申请第二项专利的,不用付专利费,而是能收取专利费了。

专利法是保护持有者的利益,但不是注册了就永远是你的,其他人进行了重大创新,人家就可以申请专利的。

所以,同类型专利非常多。

大明是实行专利法最严厉的国家,在国外压根没这玩意,随便抄,但是,你别抄大明的。

你抄了,大明的军舰就去打你。

印度一个小国抄了织机,被大明率军攻打了几座城池,赔付了巨额黄金,毁掉所有织机,这才作罢。

而欧罗巴抄了,我打不着你,但我能打着你出海的船支,除非你永远不出欧罗巴。

往返在海上的船支,一概击沉。

逼着其他国家去攻打你,把这个公司老板人头献上,再赔付大明巨额抄袭费用,才算结束。

否则,就耗着呗,大明当海盗那是认真的。

大明的船支,最远只能走到马达加斯加。

没法绕行非洲大陆,通往欧洲,因为现在直布罗陀海峡还没有开凿,没办法从奥斯曼穿过去。

所以明人愿意遵守专利法,有事朝廷是真上啊。

而商贾抄袭专利,那就更好了,直接三族籍没家产,移民边疆,不许从商。

大明商贾,当然自觉遵守专利法了,想绕过专利法,那就得进行重大技术革新。

这么保护专利,就是让人不停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就会受到保护,像一座金山永远传承下去。

同样的,也保护创新型专利,这就是鼓励民间去创造去发明,去革新,想绕过专利法,那就革新技术。

工业革命需要的原始积累,大明已经有了。

大量知识储备,大明翻译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书籍,给你们十年二十年时间去学。

那么工业化,还不会诞生在大明吗?

朱祁钰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

为了开花结果,中枢每年都会采买大量书籍,拿回来翻译,公开,让人学。

很多已经灭亡的文明书籍,他们国家都没有,却在大明。

比如埃及文明,奥斯曼帝国把书籍、文物全都打包卖给大明,包括木乃伊,然而木乃伊没人要,觉得那东西晦气,反倒是书籍,虽然谁也看不懂,还是愿意买回来储存。

就跟甲骨文一样,这年代人也看不懂,但都被珍藏起来。

朱祁钰对看不懂的古埃及文字不感兴趣,只是对金字塔感兴趣,也搬不回来呀。

他拍了很多宫廷画师去画下来,传到国内,国内很多人去探险,都惊叹于古埃及文化的灿烂。

为了让人学这些知识,在科举考试中,增设一题,常识。

在这些翻译过来的书籍里面,随机挑一题出来考。

分值占比也不小。

永远别低估明人的学习能力,明人学习能力,从骨子里就是世界第一,千古第一,亘古第一,往前推三千年往后推三千年,还是第一,拿麻了。

就学四书五经,有人能考中进士,加上西学,还有人能考中进士,把世界文化都加进去,还会有人能看中的。

这就是民族优越性。

“做的不错,拿回去继续改良。”朱祁钰对自行车寄予厚望,这是工业化的缩影。

现在造出来,那是因为皇帝画了一幅画,想博取泼天富贵而已,这东西距离全民推广,起码还需要二十年。

返回奉天殿,朱祁钰笑道:“诸卿,机械会改变人们生活的。”

李贤也感慨,以前皇帝说,他不信,现在真信了。

“朕有时在想,大明疆域辽阔,真正拉长中枢和地方距离的,是空间吗?”

朱祁钰走上御座:“是语言。”

“大明通行汉字,从古至今皆用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六千年了,从未断过。”

“再看同样灿烂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是因为文字断了,他们的传承也就断了。”

“我华夏的汉字,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所以,今天大明才如此强盛,疆域如此辽阔,却还在中枢统治之下。”

“这也是朕,讨厌夷民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听不懂咱们的话,想让他们学会,难之又难,还不如杀了了事。”

朱祁钰稍微沉吟,道:“但是,大明也不是没有隐患。”

“方言问题。”

“虽然同用汉字,但各地方言不一样,说话的口音不一样,整个河北,就有几种不同的方言。”

“就说这京师,说话南腔北调,有些话朕都听不懂。”

“虽然雅言是官方语言,但民间充斥着几百上千种方言,诸卿,这是隐患啊。”

“朕想革除方言,让孩子们学会雅言。”

朝臣面露难色,这个问题,任何王朝都没法解决,原因很简单,没有电视。

学普通话对着电视学就行,有收音机也行。

朝堂上说话都南腔北调呢,何况民间?朝臣来自各地,说话彼此都不太听得懂,方言很重的。

怎么派人去教?

“陛下,此事怕是无解。”白圭苦笑。

“暂时是无解,但还得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推广雅言。”

朱祁钰道:“还有,选哪里的方言做官方话。”

“以前用雅言,但声调并不是特别标准,带着浓郁的口音,朕觉得无法让百姓通用。”

“得挑选出一种语言,清晰表达汉语含义,还能让所有人听得懂,字正腔圆,词语达意。”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