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景泰五十七年,魏国将中华江改道,流入农田里,导致咸海水体在扩大之后,又恢复原态。
但锡尔河并没流入土库曼,而是河道往北,注入哈萨克大草原上。
导致大草原成为一片沼泽地。
这项工程差点没坑死魏国。
魏王杀了提出这项工程的工程师,杀了不少人,不得不将锡尔河改回原道,费钱费力费工。
其实魏国一点都不缺水。
但魏国想要把草原变成耕地,这项庞大的工程,灌溉肯定是需要大量淡水资源的。
而咸海是由锡尔河和阿姆河冲积而成。
阿姆河因为中华江改道,水量已经减少很多了,现在咸海主要由锡尔河注水。
中华江连接锡尔河,主要是为了灌溉费尔干纳盆地。
中华江连通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成为中亚三大河的主要水来源。
景泰六十二年,魏国再次动工,让锡尔河流入草原,灌溉草原。
现在,伊国拿到了土库曼西半边疆土,已经能够用上阿姆河的水了,可阿姆河在中华江截留之后,水体减少很明显。
维系沿岸百姓用水,已经是极限了。
很难再进一步向西延伸。
问题是,这块全是沙漠,就算改道阿姆河,不让阿姆河汇入咸海,也无法通过这片沙漠。
如果能延长阿姆河,伊国国都尹都的用水问题也就解决了。
至于咸海会不会消失,这不在伊国的考虑范围。
咸海是魏国的内陆湖,人家全占着。
这次换土结束后,阿姆河北岸,全是魏国,咸海北面,全是魏国疆土。
魏国土地面积超过五百万!
就是土地贫瘠,全是放牧地,如果魏国的换土计划成功,魏国可不止是中亚霸主,而是全球霸主国之一了。
伊国不敢想什么霸主,他就想得到阿姆河的注水。
魏国境内这几大水系,额尔齐斯河、鄂毕河、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
阿姆河、锡尔河汇入咸海。
乌拉尔河汇入里海。
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进入北冰洋。
全是大河,而且全部属于魏国。
如果阿姆河不流入咸海,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和乌拉尔河往南流,那么中亚的干旱问题也就缓解了。
伊王知道自己分量低,他一个搞娱乐的,就是一个戏子,谁会在意一个戏子的想法呢。
这件事必须得请示老爹。
他老爹之所以好使,因为阿姆河、锡尔河、额尔齐斯河,源头在大明境内,鄂毕河是两国共有,
乌拉尔河,则是商魏共有。
只要搞定老爹,大明就能拍板。
所以伊王对两个侄子极尽的好。
朱佑榷嘴巴紧,就是不吐口。
伊国是真惨啊,伊王种了二十多年树,却还是无法阻止土地沙化,这块土地被破坏得太严重了,根源还是缺水严重。
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彻底解决伊国严重干旱问题。
好在朱见滁是慢性子,做事慢悠悠的,他能忍,也能等。
朱佑槿更聪明,他还想巴结魏王叔呢,怎么会一个穷国而向霸主国开口呢,人情这东西得省着点用。
朱见滁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了。
早就看出这俩混小子敷衍态度,只能心里幽幽一叹。
他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的帝王教育,读得是圣贤书,如今靠娱乐存活于世,多少有些逼良为唱的意思。
他很想堂堂正正的活着,可现实不给他机会呀。
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种树。
魏国用水挟制诸国,朱见滁何尝不知道,可一个沙漠国,没有战争的能力,一旦战争,他辛辛苦苦三十来年种的树就毁了。
不想战争,就得谈判。
朱见滁都想好了,未来中亚战争中,伊国绝对中立,做中立调停国,毕竟一个做娱乐的,有什么资格参战呢?
有时候他都自嘲自己,堂堂皇子,活成了一个戏子,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朱佑榷兄弟在伊国停留几天后,便启程去隋国。
伊国和隋国,两国也没有铁路勾连。
两国铁路最近的地方,仅仅三公里,愣是没修通。
朱佑榷对于此行没去娱乐城去体验体验,内心失落,还有正事要办呢。
隋国也悲催,完全坐落在高原之上。
这片高原海拔900米到1500米之间,绵延2000公里,由于受到山脉的阻挡,高原内部形成了许多盆地,同时也阻挡了来自大洋的水汽,导致高原内部的荒漠化现象严重。
这块地盘,明军当时啃下来,砸进去三十万人死伤。
萨法维王朝之所以能脱离帖木儿帝国,照样不灭,就是因为有着恐怖的地缘优势。
那场战争李震、欧信、刘宁等名将,诸国参战,总兵力超过百万,后期是韩雍、项忠、李秉亲自挂帅,才啃下来这块高原。
用的还是蒙古人的老办法。
这是一块斜三角的高原,内部地形极为复杂,若没有本地向导,进去就会迷路。
当年蒙古人选择里海东北方向的山脉缺口作为进攻的通道,这个缺口叫呼罗珊,最终从马什哈德城攻入高原。
明军采用一样的战术,组成大军同样是蒙古人和阿富汗人,不计后果的攻占,战损三十万,损失不计其数,才拿下整片高原。
欧信病死在征途中,战胜没几天,李震也病死在此,李秉染上了重病,七十岁病逝和这场重病息息相关。
对于这块高原的清理活动,损失人数高达41万,才彻底清理出这块地盘,但清理也不干净。
很多波斯人,变成了隋国人、伊国人。
根本没法进行全部清理的,只是除掉了顽固派,然后进行血统净化,一点点来吧。
隋国境内,波斯移民约有七百万人左右。
隋国国策,同族不许通婚,强制汉波通婚。
近几年,完全波斯人长相的人才在隋国渐渐消失。
而那些老波斯人,是非常恨明人的,因为明人是侵入者,侵占了他们的家园。
明人同样不喜欢这些长相不一样的家伙。
隋王继藩之后,还进行过一次文化清理,对所有波斯文,进行焚烧。
要不是老皇帝制止,怕是波斯文化就要绝根了。
但这些东西,都被装船运去大明了,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不许说除汉语外的其他语言,说了就是大罪。
为了强制汉化,大隋人口四千万,竟征了七百万兵力,全部散在整个高原内,每一个小山口都有人把守。
非汉人不许拥有利器。
这个非汉人,是那些没有入籍的波斯人,这世上总有一些顽固派,他们是一个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人物。
一个民族的危难关头,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为这个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英雄不止华夏有,世界各族都有。
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明人很讨厌这些人,甚至汉化的波斯人,也讨厌这些不安分者。
汉化的波斯人,在隋国生活的也不错。
波斯人喜欢做生意,隋国地处欧亚大陆中间,恰恰承担起了东西方贸易枢纽的地位,又地处三海,里海、黑海、波斯湾,地理位置优越,隋国的自由贸易港,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港。
隋国为了顺利汉化波斯人,鼓励波斯人经商,鼓励波斯人入籍。
国仇家恨,也是能用时间抚平的。
因为隋国对整个高原的掌握,是非常严密的,大明军中的墩台制,在这里应用到了极致。
以前还有奥斯曼来帮助波斯人复国。
随着第二次明奥战争,大明以胜利告终,导致奥斯曼的势力正在远离高原。
近几年,一批批钻进深山里的波斯人走出了大山,愿意顺从。
毕竟他们刚刚被蒙古人奴役。
现在换成了汉人,被奴役也能接受。
只是汉人比蒙古人狠,蒙古人是要钱,汉人是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