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前,中国就离开石器时代了,走入奴隶制了,一千五百年前就从奴隶制走进封建制了。</P>
当然不用石头建城了,因为我们会烧砖啊!因为我们会造木制建筑啊。</P>
砖好,还是石头好?</P>
看看现在的建筑,就显而易见嘛。</P>
肯定是砖好啊。</P>
如果石头那么好,为什么现在不用?因为石头贵?呵呵!</P>
石器时代的石头城你没看到,所以就认为华夏建筑落后,这不纯脑残嘛。</P>
棱堡是厉害,城墙就差了?</P>
冷兵器时代攻城,有几座坚城是打下来的?都是弹尽粮绝熬下来的,甚至热武器时代,攻城也不容易。</P>
而且!</P>
这里面有一个巨大问题,砖墙倒了,守城士兵能够快速砌墙,石头倒了,你用个屁砌啊,倒了就被破城了。</P>
至于建筑风格方面。</P>
有人会说,华夏建筑也都是木制建筑,木制建筑容易着火、维修成本高、年久失修就会烂掉等等问题。</P>
可就没想过吗?木头建筑舒服呀,冬暖夏凉的实际问题,没考虑吗?</P>
年久失修,人都没了,修不修有什么用啊?古人造房子的目的又不是留给两千年后的人看的。</P>
石头房子冬天冷夏天热,住得非常难受。</P>
而且样式丑陋!</P>
追求美观的华夏士族,他们的审美是非常高级的,西汉就有丝绸之路,汉武帝不知道中亚建筑风格吗?为什么没学?因为丑!因为不符合华夏审美,不然华夏也早就是欧式建筑了。</P>
现代人看惯了华夏建筑,所以觉得欧式建筑好看。</P>
同样道理,欧洲人也觉得华夏建筑好看,这是审美疲劳啊,很正常的。</P>
最重要的是,木制建筑考验的是木工水平,对木工水平要极高,看看简单的榫卯结构,就看出华夏建筑的巅峰。</P>
为什么后世人总低估老祖宗的智慧,别忘了,清朝早期之前,世界霸主一直是中国,方方面面都是领先世界的,如果东西不好,番邦早就进贡了,然后王朝就学了。</P>
纵观世界历史,都是在学好东西,舶来的好东西一点点本土化,变成自己习惯的审美,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P>
华夏也是这样,华夏强大在于学习,没学就证明不适合这片土地。</P>
而且,别用屁民的审美,去评估士大夫的审美,士大夫从小养尊处优,除了玩就是玩,又不是社畜,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人家还有一个个顶级圈子,他们的审美怎么可能比屁民低?</P>
的确,清中期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建筑水平确实超越了华夏,从选料、几何构图、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都超过了华夏,这一点无可厚非,落后了就得认。</P>
为什么忽然就弯道超车了呢?</P>
因为科技,建筑和科技息息相关,人家科技领先了,各种先进工具制造出来了,一些大胆构想的建筑也能建造出来,自然而然地就领先了,也自然而然的就全方位领先了。</P>
话说回来。</P>
新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古现交融。</P>
朱厚煐在新京盘旋三日后,便北上暹罗国。</P>
暹罗被大明拆分成两个省,新荆和新扬两个省。</P>
景泰六十五年,新荆省被改名为吞武省,简称泰,省治仍在吞武里,人口1.7亿。</P>
初期定名字是湄南,因为吞武省内最大的河流是湄南河,曼谷就是湄南河冲刷出来的平原,也就是曼谷平原。</P>
可是,湄南和湄公,容易混淆,还不如用城市名做省名,如果用暹罗的话,可能会唤醒某些人的记忆。</P>
所以就从吞武里、春武里、沙拉武里、华富里、信武里等地,挑省治的名字,当做省名,泰国叫什么里的地方真的多,而大明没有这个习惯,就把“里”去掉,变成了吞武。</P>
大城王朝的大城,就是大明的汴京,第三个京师,近几年汴京不断在扩大,已经将曼谷完全扩进了汴京。</P>
大城距离曼谷很近的。</P>
汴京设直隶的时候,包括曼谷、春武里、碧武里、夜功、芭提雅、巴真武里、沙拉武里、佛统等这些富裕地方,可以说整个曼谷湾全在汴直隶里。</P>
汴直隶一直在吸血吞武省。</P>
景泰六十五年,撤汴直隶,将汴直隶地区还给吞武省。</P>
但保留曼谷。</P>
汴京人口从巅峰3900万人,削掉这些城市后,仅剩2600万人,而常住人口却有3100万人。</P>
因为汴京是大明第三京,又是靠海的京师,朝廷所有好政策都会倾斜于汴京。</P>
而且,汴京是稳定百越地区的要地。</P>
朝廷在这里设汴京京营,设一个都督府和军机大臣,常备水陆军队80万以上。</P>
可以说,汴京是整个百越之地的政治中心。</P>
火车没兴起前,朝廷要设一位阁臣,在汴京办公的。</P>
虽然中枢裁撤了南京朝廷,但在汴京却有一个小朝廷,随时处置一些军过大事。</P>
随着火车兴起后,才逐渐诏回一些官员。</P>
但必须有一位阁部重臣,坐镇汴京,处置汴京诸事,即便电话、电报已经出现的今天,朝廷也没有裁撤。</P>
工业革命后,汴京增设一位工业大臣,负责在汴京建厂,基本南北两京有的,汴京都要有。</P>
所以,汴京才吸引了这么多外来务工人员。</P>
随着汴直隶裁撤掉,周围人才正在往汴京聚集,估计用不了多久,汴京还会突破三千万人口的。</P>
这么多人口,管理是很难的。</P>
朝廷以市区县制,市内多个区,区县平级,汴京有十四个区,这次就剩下曼谷后,汴京所有资源都会倾斜进入曼谷。</P>
未来十年内,曼谷会成为汴京最大的一个区县。</P>
汴京就是原大城,佛教气息极为浓郁,在这里的伊教和基教,几乎没什么立足之地,只有很少的妈祖信徒,因为曼谷靠海,要靠海吃饭的。</P>
基本靠海吃饭的人,都信妈祖。</P>
根据统计,大明有6亿妈祖信徒,比黄教信徒要多,几乎挤掉了黄教,成为第五大教派。</P>
汴京设立极早,又在大城的基础上建的,本身就佛教气息浓郁。</P>
经过这些年扩建,并没有毁掉庙宇,原来的大城变成了内城,大城皇宫也被改为汴京博物馆,陈列物很少大城王朝的东西,更多的是国内运来的宝物。</P>
但大成王朝建了很多庙宇,这些庙宇,都被老皇帝一一敕封,现在都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日日香火火爆。</P>
汴京却不是佛都,佛都在辽宁。</P>
老皇帝是什么好东西都往国内搬,像汴京虽然在建设,却在保证国家不分裂的基础上建设。</P>
就像汴京设置官员,根本目的是控制整个百越之地,不会被分裂出去。</P>
朝廷确实会花钱建设汴京,也在推动汴京工业化,却不会将核心科技放在汴京。</P>
看看大明的军工厂设在哪,就看出朝廷的心思了。</P>
百越之地只有一处小型军工厂,就是在交趾。</P>
供应百越之地军工厂,主要靠琼州府,琼州府拥有最完善的军工产业链,交趾只是吃琼州府的剩饭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