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26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

第426章 人造塔里木湖,大明第一富,浙江(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工部尚书道:“但一个青海湖解决不了整个西北的水汽,老臣觉得,最少需要十个青海湖,最少一个捕鱼儿海那么大的湖才够用。”

朱见漭敲击着座椅:“那就难了,一个叶尼塞肯定不够,鄂毕河可别打主意了,中亚诸国都等着那点水呢,大明要是用了,藩国立刻和大明翻脸,战争顷刻即来。”

如此冷静的一面,让李东阳最满意,这就是朱见漭,善战却不乱战。

“殿下,中华江扩大了巴尔喀什湖,老臣觉得,可继续改道中华江,在西域再冲出一个新湖。”工部尚书道。

朱见漭摇摇头:“扩容巴尔喀什湖,让我大明西疆有了天然屏障,不能轻易动。”

“而且,湖四周都是肥沃的绿洲,再改道的话,不说投资多少,老百姓的损失谁来承担啊?”

“以前建中华江,是为了所有百姓好,百姓拍手支持,现在改道,让老百姓吃亏,人家能同意吗?”

“孤在想啊。”

朱见漭站起来,走下丹墀:“这些年,大明扩容了青海湖、罗布泊、洞庭湖、鄱阳湖、阳澄湖等等湖泊。”

“一个叶尼塞河,冲不出一个捕鱼儿海。”

“但能冲刷出很多个罗布泊。”

“如果一个个小湖,出现在西域、青海大地上,星罗棋布,是不是也解决了西北的干旱问题呢?”

“还有。”

“李次辅担心的西域棉问题。”

“等待北方加高之后,青海的气温升高,咱们就可以在青海大戈壁上,大量种植棉花,到时候就有了青海棉。”

“不过,诸卿想过一个问题吗?”

“如果气温升高,乌斯气温升高,大量冰山融化,肯定会扩容现有的河流和湖泊。”

“可冰川是有数的,一旦冰川持续融化,终究有河流干涸的一天。”

“而且,这几年挖掘冻土,挖掘出很多细菌,根据生物学家研究,这些冻土的细菌来自史前文明。”

“孤就在想,大明这样随便改变地理环境,会不会遭到天谴呢?”

这话顿时引起热议。

从中华江开始,大明就开始随便改变山川地理,导致很多地区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也不知道好还是不好。

而且,挖掘冻土,挖出了很多细菌,幸好没有挖出来特别厉害的疾病,不然大明已经灭亡了。

这两年,朝廷已经不允许挖掘冻土了,就算挖掘,也在安全地方挖掘,其实基本不挖了。

“殿下担心极是。”

“中枢叫停全球冻土挖掘,就是担心发现史前病菌,导致世界灭亡。”

李东阳道:“我朝大肆自然改变自然环境,让生态失去平衡,是福是祸并未可知。”

“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两年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就说那婆罗洲,去年竟发生了蝗灾。”

“老臣觉得,顺其自然比较好。”

他其实一直都反对,这样改变大自然的。

劳民伤财倒不至于,因为这钱是人家老皇帝掏的腰包,财政就算花,也花的是少量的钱,以后能回本的。

而且,还拉动了就业,老百姓都能去打工,这三大工程,最少养活两千万个家庭,老百姓不感恩戴德才怪呢。

大明能顺利度过景泰六十年的金融危机,和三大工程息息相关,本质还是搞基建拉动就业。

好处肯定有,不可预知的未来则让他心里没底。

“顺其自然?”

“李次辅,西域、青海、唐努乌梁海、乌斯四省,包括半个宁夏,有什么用途?”

“全是荒凉之地。”

“费尔干纳省是很富饶,但要穿过两千公里的荒漠才能抵达那里,李次辅您觉得,大明能控制几年?”

杨一清冷冷道:“反正本官以为,只要领土完整,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代人有一代的使命。”

“我们这一代人是创业,不止是开疆拓土,而是要让大明繁荣发展,起码要指明方向,确定道路。”

“以后发现了问题,让后人来解决。”

“如果我们天天担忧这个担忧那个的,干脆什么都别干了,到时候儿孙还会抱怨我们。”

“我们今天把事情做了,以后出来问题,再慢慢解决,总能想出办法的,哪来什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啊。”

“生态破坏就破坏,大不了再修复。”

“景泰八年之前,京师什么样子?到了春天,天天刮沙尘暴,水也不能喝,现在的京师呢?绿油油一片,一年才刮几次沙尘暴?饮用水非常充足,干净好喝。”

“这不就是治理之功吗?”

“生态再坏,只要人活着,就有变好的一天。”

“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做,那子孙后代也得做,问题是,到时候费尔干纳丢了,叶尼塞丢了,鄂毕河也不在咱们掌控之中,让他们怎么做呀?南水北调吗?那得花多少钱啊?”

杨一清语气微微缓和:“趁着现在咱们还能动,中枢还转得动,天下还欣欣向荣,尚且有钱能做,那就全做了!省着给子孙后代留下后患!”

“就算做不完,咱们确定道路,子孙也遵循咱们的道路,总做完的!”

“我中国人,不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吗?”

这番话说得朱见漭十分动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杨廷和出班,行礼道:“老臣认为杨尚书说得对,咱们这代人,不是享乐来的,也不是管什么生态问题的。”

“咱们管的是怎么活下去。”

“大明四十亿人口,肚子是天大的事。”

“以本国出产的粮食等物资来看,咱们是无法自给自足的。”

“老臣算了一笔账。”

“咱们国家的粮食,最多够25亿人吃喝,咱们国家的棉花,最多够15亿人用的,幸好咱们用化纤制衣,但石油储量又不够,如果大明现在就闭关锁国,最多十年,就会出现石油荒。”

“其他矿产资源,煤炭,估计也就够烧一百年,子孙怎么办?铁矿也不足,不计算战争的话,民间使用够二百年所用,金、铝、硫磺、硝石方方面面咱们都缺。”

“老臣都算过了,所有矿产资源,最多够我华夏子孙用二百年的。”

“二百年后,我华夏子孙就毫无资源可用了。”

杨廷和悲悯道:“与其担心生态被破坏,不如担心二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活着。”

“生态再破坏,人类再无法生存,起码能维持几百年吧?”

“但二百年之后,咱们还有子孙后代吗?我华夏还有华夏吗?”

“所以。”

“咱们必须得搞建设,不能考虑什么环境因素,什么生态因素。”

“经过科学研究,古代的河南还有狮子、犀牛存在的痕迹呢,现在别说河南了,广西都没有。”

“生态一直在变,可人类灭绝了吗?”

“没有!”

杨廷和道:“人是能随着生态变化的,最近老臣在读生物进化论,生物都在适应环境,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只要适应环境,人类也能存活下去。”

“可咱们的子孙,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了吗?”

“咱们是前人,执掌牛耳,掌控朝堂,不止要管好当代,还要管天下万民的儿孙啊!要管华夏的传承啊!”

“所以,老臣觉得,环境问题固然重要,但上升不到战略层面。”

“三大工程,必须坚定不动摇的完成!”

“咱们这一代完不成,后代必须要做完!不惜一切代价的做完!为了我华夏文明延续也要做完!”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