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生的资质各有不同,孔夫子所说有教无类,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其次,医师这个行当的传统,就是师傅带徒弟,一带就是一辈子。
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别说医师了,就是木匠、铁匠那也都是一样的。
会一样能吃饱饭的技能,是一辈子的事儿,若是能行,大多人只会传给家中子嗣,哪里会教授给外人去呢?
而李三娘请人去学堂做先生,可不就有些砸人饭碗的意思么?
这建学堂的事儿,要不是看在李三娘已经在太医署做了官,还在医师交流大会上得了太平公主的夸赞,引申出李三娘是武帝大大罩着的人,这女医学堂哪里会办得起来
李三娘这女医学堂在某些人眼里,那可是侵占了他们的利益的了。
医疗保障这事儿,在没有大批量的培养出医师之前,就是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享受的东西。
可以说,这就是垄断的服务。
太医署于宫内当值的医师,随便哪一个放出去于民间,那得有多大用啊?
少说,一天就能多救十几二十几个人吧。
可这么厉害的医师,却只能专门供给给宫内那些人使唤。
以上种种,都是事儿。
所以,梅茹英暂不答应去女医学堂当先生,李三娘很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