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摇头道:“这个课题我掰扯不清楚,咱们还是过几年再折腾吧!”
甄蓉蓉的笔记本已经打开了,漂亮的钢笔字快速的记录下了李野的一番建议。
我认为以后大家参加工作之后,最先接触到的任务,就是这种具体到实处的小事,到时候领导问对某个企业的问题怎么看,你跟他讲姓资姓社吗?”
“大叔,我们是京大经济学过来写社会实践的,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最近日子过的怎么样呀?”
就比如这次506厂的合资原单位职工的需求是什么?渴望是什么?当他们的满意度达到多少的时候,企业的变革可以顺利实施?
企业有什么困难?企业需要什么?它们在合资之后有什么得失?是否因为新理念的注入,提高了企业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甄蓉蓉似懂非懂,想要再跟李野问个究竟,但李野已经凑到了一群老职工里面,开始了拉家常式的采访。
李野说的是实话,就自由经济冲击下的国有资产私有化问题,这几年掰扯的非常厉害,由此引发的争端可大可小,还是过上几年再总结的好。
“京大学经济的?那你问我们过日子的事儿干什么?”
“经济民生两手抓呀!民生问题跟经济问题是息息相关的,经济的好坏,也影响到民生的好坏”
“,同学你这话说的有点意思.我跟你说啊!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说好过也好过,说不好过也不好过.
我们这一辈人吃穿不愁,但孩子工作不好解决,结婚的铺张浪费越来越大,
前几年那些孩子结婚还要缝纫机,现在竟然要彩电冰箱了,她们怎么不要三室一厅呢?”
“行了行了,咱们不都是为了孩子吗?不为了孩子谁愿意重新工作呀?谁不愿意在家躺着?结果来了倒好,人家还嫌弃上了,
我是驾驶员呀!竟然说我不是技术工,我可去他的”
“.”
甄蓉蓉等人有样学样,开始逮住热情的大叔、大妈聊天,然后都有了欣喜的收获。
这些个京城人天生爱侃,很多“接地气”的话题是甄蓉蓉等人在学校接触不到的,仔细品味一下,都能跟书本上的各种矛盾关系挂钩。
而因为李野跟陈东沟的关系,人家506厂还派出了一位副厂长接待这些京大的学生,从企业领导层的角度讲解了现在的困境,还有合资之后的期望。
两个小时之后,几个同学都记了一大本子的素材,感觉回去整理一下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
“待会儿让李野建议一下,这个话题适合往哪里投稿,?李野呢?怎么又溜号了?”
众人乐滋滋的品味着收获,回头一瞧却又找不见李野了。
甄蓉蓉想了想道:“他可能去找那两个刚来的研究员了吧!好像是从中科院那边过来的,他们以前就认识。”
陈霄灵好奇的道:“李野怎么哪里的人都认识呀?大家都是一个班的学生,怎么就那么不一样呢?”
“呵~”
甄蓉蓉呵笑一声,目光深远的道:“你还没发现吗?他就不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