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黄永钰都不知道的话,看来他之前交代下去的事,还真的执行的很好。
“说起来你们也不是外人,”卢旭章起身挥了挥手:“干脆,我们一块过去瞧瞧准备到哪一步了。”
听卢局这么一说,黄永钰、王世襄、王扶林更好奇了。
这卢局究竟给江山准备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这么还一步一步的。
……
好奇了没一会,当发现载着自己的小汽车开进故宫的时候,三个人的好奇心更是好的没边了。
“组织上不会给小江预备了一个古董吧?”黄永钰凑在了王世襄的耳朵旁。
“还真没准,”王世襄:“那可是五万美金,不得补贴点硬货呀。”
“按说不应该呀,”王扶林坐在王世襄的另一边:“听卢局刚刚那意思,在咱们付款之前,他就已经着手准备了。”
“对呀,”黄永钰也想起来了:“还说什么一步两步的。”
三个人怀揣着同一份好奇心,走进故博文物研究所。
直到这时,三位才看见了卢局长口中的礼物。
原先放置着《清明上河图》的那张长条桌案,已经换成了一幅展卷半幅的《八十七神仙卷》。
而原先为故博临摹复制《清明上河图》的冯忠莲老师,正坐在桌前一丝不苟的练习临摹《八十七神仙卷》。
“怎么样?”双手背后的卢旭章看着眼前的进展,不由皱起了眉:“距离完成大约还要多久?”
“这还真不好说,”
朱家溍在二位老友夺目的直视下,毫不畏惧的介绍道:
“相比5米3长的《清明上河图》,3米不到的《八十七神仙卷》的复制难度要小很多。
这个难度针对的不止是长度,整个画面的构图也有决定性。”
“你们估计要花多长时间?”
“这幅纯白描的绢本长卷,顺利的话一年左右就能完成,”
这会说话的是临摹大师冯忠莲:“要想做到分毫不差,这是最基本的用时了。”
“《清明上河图》你们复制了多长时间。”
“前后用时共计20年。”
“多久?”
“《清明上河图》的临摹绘制时间不是连贯性的,”朱家溍在一旁解释:
“中间由于情况特殊,研究所关停了10年之久,直到76年才重新恢复工作。”
“不容易啊,同志们辛苦了,”
大家的时间线出奇的一致,卢旭章当然一点就明。
缓缓踱步在摹画与摹章的同志之间,卢旭章明显被这些身手不凡、但甘于幕后的大师感动了:
“古卷青灯,是你们的默默坚持,保障了中华古文化的传衍保护工作。
今后如果有什么需要,伱们可以让领导直接向我提出申请。
一年之后,局里也会专门为你们组织一次旅游出行的机会。”
80年代初,故博也是旅游局的分管单位。
即便在日后,故博也是直属旅游部的公益类事业单位。
原本听见“古卷青灯”这一准确定位后,参与临摹的几位老师,已经眼含触动的看向了面前的大领导。
之后再一听从未出现过的单位福利,两位老师当即向上级单位表示:
“局长放心,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完成的工作。我们向您保证,一定分毫不差的完成《八十七神仙卷》复制任务。”
直到看着卢局长乘车而去,王世襄还是有点不可置信:“这幅画真是为江山专门复制的?”
“你小声一点,”
朱家溍左右看了看:“别给外人听见了。”
“你不说这茬我还想不起来呢,”
王世襄和黄永钰,一边一个把朱家溍架到了一个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