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一片宁静。</P>
仿佛整个世界,就属这为中心了。</P>
“这里本来就是青岛的钓鱼台。”</P>
江山看着远处的海面,呲着牙笑的老开心了。</P>
记得上辈子,自己还曾掏钱买票进来这栋楼参观过,五块还是八块来着?</P>
“您知道这栋楼都有谁住过嘛?”江山道。</P>
“都有谁住过?”</P>
“叶帅、陈老总、”江山一个一个数:</P>
“解放前,这里还曾是老蒋夫妇的避难所,据说,这楼是白俄时期一位报业大亨出资建的。”</P>
也有说是德国人建的。</P>
文物局和旅游局各说各的理,谁都不认可谁。</P>
于是,双双在后世的花石楼前,立了两块不同内容的历史说明。</P>
瞧着那叫一个热闹。</P>
但,甭管是谁掏的钱,楼倒是建的真不赖。</P>
……</P>
李部这次给江山的外景组安排的住处,便是号称全国“最美五大区域”之一的青岛八大关。</P>
所谓“八大关”,指的就是青岛城的南边,十几条得名于着名关隘的马路。</P>
如:山海关路、嘉峪关路……</P>
江山他们这会待的这楼,便是“八大关”片区最南端岬角处,一栋古罗马式的小楼。</P>
也是“八大关”三百多栋建筑中,比较有特色的一座。</P>
因为外墙由花岗石砌成,就干脆叫做“花石楼”了。</P>
此楼,连地下室一共五层。</P>
东北战事紧张时,老蒋夫妇曾在这里面躲着。</P>
当地人便也会唤它作蒋公馆。</P>
直到解放后充了公,里面的家具也一直没挪过窝。</P>
“难怪瞧着不一样,”陈佩丝:“盖的跟个城堡一样。”</P>
“这栋房子,我好像在你沈老师的家里见过照片,”</P>
黄永钰这会想起来了:“很久之前,文联的同志邀请他来青岛搞创作,当时好像就住这一片。”</P>
“我刚刚还想说呢,”余思归往来时的方向看了过去:</P>
“来的这一路究竟是什么地方,伱们发现没有,这里的小楼一栋比一栋漂亮,我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P>
“说的没错,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P>
“明天白天,我们一定要在周围好好逛逛。”</P>
……</P>
由于青岛这座城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P>
所以这里也就留下了许多非同寻常的痕迹。</P>
例如德国人建的崂山汽水厂、青岛啤酒厂……以及“八大关”这片别具一格的“万国建筑”。</P>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P>
次年,德皇威廉二世下令给“胶澳”这片海滨改了个名字——青岛。</P>
来到青岛后,德国人随即便制定了一系列的青岛城市规划。</P>
将其中一片依山环抱的海湾,取了个特眼熟的名字:维多利亚港湾。</P>
并将那划为了自己的“舒适区”。</P>
说白了就是后世的海滨度假村。</P>
此后,德、俄、英、以及中国的显贵,便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一批极具异域风情的海滨别墅。</P>
等到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上这一瞧:嘿,建的还怪好看的!</P>
于是便下令,先把这一片改名叫太平山和太平湾。</P>
然后规定:继续建、继续美。</P>
但同一条路上,不得建造同一种款式的楼房。</P>
不仅如此,还对这片区域的建筑高度、密度、绿地……都做了详细的规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