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运现在的心情很焦躁。</P>
远不如表面看起来这么的儒雅,这么的信心十足。</P>
很简单,二十多分钟过去了,他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高于元的漏。</P>
一个也没有。</P>
瓷器区已经看了接近三分之一,唯一一个可以称作是漏的,当是一个民窑“西厢记青花大罐”。</P>
胎釉不错,烧制的也还算精美,买下来的话大约能赚个一万多不到两万块钱。</P>
并不是稳赚。</P>
民窑的物件哪怕估价时可以赚钱,最后也不一定能赚到钱。</P>
主要是因为不好出手。</P>
民窑瓷一旦超过万元就不太好出手。</P>
这并不是一句艺术价值不如官窑就能概括的。</P>
民窑其实有不少好东西。</P>
除了存世量多算是一个弊端外,主要是民窑的瓷器说起来没牌面。</P>
收藏一个罐子,别人问起来,这是清三代的官窑或者是明代的官窑,特有面子。</P>
一说是民窑,估计会冷场。</P>
所以有钱的藏家、买家宁可多花点钱买官窑收藏,也不愿意低价买民窑。</P>
收藏的大买家本身就是一些商人。</P>
商人要的就是名气。</P>
“难道是宣德楼提前得到消息将好物件都藏了起来,不然为什么一件拿的出手的东西都没有?这些破烂如何对得起宣德炉的名气?”张启运暗暗问了自己一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