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看见这样虚弱的周瑜,还硬撑着来朝堂议事,心里突然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孙辅的事冤枉了公瑾哥哥。一瞬间,他不是二十五岁的东吴主,而是那个初见公瑾哥哥的八岁男孩。
他腾起站起来,本能地想奔过去,抱住周瑜,对他说:“仲兄,我知道你不会丢下我,你会来帮我”
脚刚抬了两步,又慢了下来,缓缓地退回座位。
因为他已经看见了周瑜硬撑着站起来,准备朝他行君臣大礼。
“公瑾,免了”他挥了挥手。这才迈步下了丹樨,伸手虚扶了一下周瑜。"公瑾坐吧,身体好些了?"
一切是那么的正常,彬彬有礼,虚怀若谷的仁慈君主风范。
周瑜坐下来。轻声说:“主公,瑜愿意去丹阳郡助孙仲异将军剿平麻保二屯”
廷议就这样顺利的结束了。群臣们都挺满意,麻保二屯交给周瑜督导孙瑜去打,是最佳选择。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已经有个固定的印象,周瑜,从和孙策起兵始,还未尝一败。两个山越匪窝交给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众臣散去,孙权吩咐:“公瑾,请留一下。”
本来推木轮椅的侍从不走,周瑜也走不了。
吴太夫人带着侍女们从帷帐后面出来。“公瑾,瑜儿,你这样的身体,怎能去前线?”
太夫人眼里含着泪光。
她走到周瑜所乘坐的木轮椅前,用手抚摸周瑜的额头和脸颊:“瘦多了。脸色这么苍白,是不是还经常吐血?”
周瑜在那一瞬间,恍若回到了当年在舒城的时候,太夫人住在自己家里。
每天早上他和伯符都是一起去见太夫人,问过安,再一起去拜见自己的母亲。
有时候自己的母亲和太夫人一起共进早膳。
孙策和他就一起给两个母亲行礼问安。
这些往事仅仅是十五六年前的事,如今和孙伯符已经是天人永别。
想到这里周瑜心情沉重:“太夫人,不碍事,伯符当年一直想拿下麻屯保屯。。。周瑜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实现伯符的这个夙愿。”
太夫人沉吟了半晌,说:“瑜儿啊,你这样的身体骑不得马啊,这样吧,我派人把我以前坐的辒辌车给你收拾出来,你坐车去丹阳。”
“母亲,坐车如何打仗?”孙权似乎觉得母亲的主意很搞笑。
“当年孙膑双膝残疾,打仗坐素车,谋划策略,围魏救赵,成就千古功勋。如今公瑾身体虚弱,让他去丹阳督导孙瑜,帮他筹划战术,又不需要公瑾上阵挥戈,怎么就不能效仿孙膑,坐个素车上前线?”
太夫人的一顿抢白,说得孙权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