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公瑾英年录 > 试拂铁衣如雪

试拂铁衣如雪(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孙权听说是周瑜派回来的信使。连忙赶出寝宫。

“公瑾的书信在何处?”

“主公!”太史慈的长子太子享单膝跪地,把周瑜的书信高举过头,呈上给孙权。

孙权粗粗一看,惊讶道:“大都督最近是遭遇了败绩么?为何要我带兵去柴桑?”

“不,主公,恰恰相反,大都督又和曹贼交锋两次,都取得小胜,还俘虏了曹营大将曹操义子曹真。”

“哦?那为何公瑾,啊,大都督如此担忧柴桑?”孙权仍然有些不解。

“主公,大都督有话让末将当面带给主公。不可为外人道也。”

“你们都下去吧。”孙权一挥手,让周围的侍从都下去。

大殿上只有孙权和太史享两个人。

“主公,大都督怀疑曹操还会超近路偷袭我东吴腹地。曹贼水军不强,荆州水师他又不敢完全依靠。现在曹军在长江北岸的乌林建立了水师大寨,加紧练习水师。表面上曹操是在趁冬季练兵,来年春天再和我军决战。实际上,大都督认为他是在施行缓兵之计,拖住大都督的主力。然后,声东击西,派陆军绕道偷袭柴桑。为了确保东吴万无一失,大都督请主公进驻柴桑。吴郡请交由张长史和孙静将军镇守。”

孙权点点头,“大都督可曾说过曹军可能从哪里偷袭?”

“曹操派了曹真从隽口以西偷渡过江,沿着陆路企图偷袭我水师大营,被大都督设计伏击,不但曹子丹被俘,还缴获战马八百余匹。所以长江沿岸的陆路曹军肯定是不敢再走了。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我们的薄弱之处。就是和长江在隽口以西二十里交汇的隽水(今陆水,因陆逊得名---作者注)。这条河水虽然不宽,但是很深。几条朦艟通过不是难事。大都督怀疑曹军会让骑兵登上战船从隽水向南伸入,到幕阜山脚下弃舟登陆。主公,在幕阜山山腰处,有一羊肠小道,可以直通柴桑。只有不足一百余里山路,比从水路和沿江路地走,足足少了一半还多。这条路鲜为人知。但曹军占据荆州之后,难保没有荆州人氏知晓。若建言曹操。我军不可不防。”

“这条路不好走吧。。。曹操应该不会让主力走这条路,否则我们山上设伏,他们岂不是进退两难?”

“正是。如果曹军走这条路,那么一定是精锐骑兵。那样,一天一夜足够奔袭柴桑。最要紧的是我们兵力严重不足。柴桑此刻十分空虚。”

“元复,你好像很熟悉这幕阜山小路啊?”孙权从太史享的语气中判断。

太史享低下头:“主公,这幕阜山原来叫天岳山,因家父曾为拒刘表大军,扎营幕于山顶,遂改称幕阜山。”

“原来如此,这么说子义曾在此驻兵,那一定修有工事堡垒?为何大都督不派人在令尊的幕府之处镇守?”孙权忽然想到一个重要问题,既然此地有此危险,周瑜怎么能放弃防守而出下策,请自己前往柴桑坐镇?

太史享犹豫了半天,拗不过孙权的催问。只好说:“主公,大都督嘱咐末将不要告诉主公,可是不说又不能回主公的话。”

“讲嘛”孙权看着太史享。

“是。。是。。这样。。。大都督除了水师之外,能调动的陆骑兵不过数千人。右都督程老将军手下一万陆军,本来大都督请程老将军前往几个岸上要塞蹲守,以防曹军偷袭。但程老将军认为大都督故意派遣他不重要的任务,还说大都督想独吞打败曹军的功劳。。。两人阵前争执。。。逼得大都督立下军令状,还。。”太史享的脸红了。

“还什么?”

"还逼得大都督以亵绊做替,受臀杖五十。"

”这个程德谋,倚老卖老也就罢了,耽误军政就过分了。你先回隽口,转告大都督,说我即日启程,带兵前往柴桑。“孙权传下命令。

孙权来回踱步,心里暗暗地思衬,难道自己这次真的犯了个错误?

他派程普出任副都督在江东朝臣看来,是为了给老将程普一个相当的地位。

可其实他内心里有那么一点制衡周瑜的意思。虽然只有三万人马,可仲兄若是大胜曹军,难保有多少

人投降,若是降兵十万二十万,而这些人又对周瑜敬若神灵,自己如何应对?

所以必须有个人能在关键时刻看住他。孙权也知道,周瑜对孙家忠心耿耿,一心想实现和兄长约定的

共创天下之志。

可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他孙仲谋不是兄长,难免会让仲兄失望。如果这种失望不断累加,

后果是什么?仲兄会不会觉得辅助一个好友的平庸弟弟还不如自己登高一呼,荣登九五?

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努力学习一切,无论是治国还是军政,他也努力地学习带兵打仗,想做兄长那样的三军统帅。

尽管他并不喜欢领兵,也不喜欢排兵布阵,与敌人沙场厮杀。有些时候孙权甚至疑惑,自己会是那个开疆扩土建国之君么?

他明明更像个守成之君。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和朝臣们商议政务,劝导农耕,也更喜欢拿着大管狼毫笔挥毫泼墨,习练书法。

他可以挽雕弓,但那仅仅限于打猎。和万马奔腾,血流成河是两码事。

孙权甚至奇怪,觉得仲兄周瑜真是个奇怪的人,这样一个精于音律,君子端方的雅士怎么一转眼就变成金戈铁马,挥斥方遒

的铁军统帅。他那修长美丽的手指,拨弄琴弦,轻敲萧管的同时,又能紧握宝剑,力挽雕弓?

正是这种魔幻的对比和变化让孙权对周瑜有一种惴惴不安之感。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文能理政,武能统兵。

正所谓出则为帅,入则为相。这样的人是王佐之才么,这分明就是开国之王啊?

放眼望去,曹操的谋士们和刘备的武将们,他们或文或武,像周瑜这样能文且武的人几乎没有。

更何况周瑜强大的个人魅力,在江东,特别是江东的士族中就是神话般的存在。

女人嘛,不必说。人人都对小乔夫人羡慕嫉妒,包括自己的亲妹子。

男人呢,一部分人嫉妒他,如程普,张昭等。。。另一部分人死忠于他,如吕蒙,甘宁等。。。

这样一个人,他孙权可以放心地依靠么?人都是会变的。现在的仲兄是忠心耿耿的,那五年,十年以后呢。。

孙权叹了口气,抬头猛然看见静悄悄站在自己跟前的步练师,她手里端着一个托盘。

“阿练,你怎么在这里?“

”主公,喝点我刚煮的茶吧,你的文房四宝,还有常用茶具餐具,衣服配饰,妾身早就收拾好了,都备在箱笼里。随时可以装车装船。“

”阿练,你知道我要走?“

”主公,刚才看见太史校尉从赤壁前线回来,臣妾就已经猜到了。“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