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谋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转身走向自己的营帐。
他知道,返回定襄郡后,呈报给并州刺史刘备的文书里,除了边境的虚实,单于的野心外,还必须添上这寒冷月夜下的一幕。
这不是任何的阴谋诡计,刀剑弓马可以取代的。
因为这能更深刻的揭示匈奴强大表象下的裂痕。
夜空下,富贵与贫贱,被同一片月光照得惨白,却被一道无形的鸿沟,划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次日,刘谋一行人并没有返回并州,而是以购买物资的理由,继续参观美稷城以及周边的部落。
美稷城坐落于河套平原的核心区域,这一带有“塞上江南”之称,可以想象这块地区曾经的繁华。
河套平原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和宁夏之间,在汉代,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因为向北出了河套平原,就到了阴山脚下。
那里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河套平原是黄河沿线的冲积平原,位于黄河几字湾的区域。
因为这里的黄河支流和岔流像套马的绳子,因此被称作河套地区。
西套平原、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一起组成了广义上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黄河的灌溉让这里成为并州最为重要的农业区与粮食生产基地,所以又被称之为“塞上江南”。
离开美稷城,刘谋一行人来到了昔日农业发达的河套平原地区。
这里在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将匈奴人赶走后,开启了半农半牧的戍防模式,不但粮食自给自足,还能将多余的粮食运送给北边的长城军团。
只是数百年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这里的繁华早已经一去不复返。
刘谋的车队缓缓行至一处高坡,眼前豁然展开的,正是他魂牵梦萦的河套平原。
刘谋记得看过的典籍中记载:“这里曾经被称作‘塞上江南’,北境自己的鱼米之乡。
黄河如带,水网纵横,稻浪翻滚千里,麦菽扬起金色的波涛。
村落炊烟袅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大汉北疆最丰腴的粮仓,是无数将士用血肉守护的明珠。”
可如今,明珠蒙尘,粮仓已毁。
视线所及,唯有无边无际的荒芜。
曾经精心修筑的灌溉沟渠,被黄沙与枯草填埋,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土垄,像大地身上一道早已结痂的丑陋伤疤。
远处,依稀可辨的田埂轮廓,证明这里曾经存在过井井有条的阡陌。
但现在,只有稀疏的,低矮的野草在风中瑟瑟摇曳。
几处残破的土墙,是昔日村社的遗迹,黑洞洞的窗口,像骷髅的眼窝,绝望的望向苍天。
一阵风吹过,卷起的不是稻花香,而是刺鼻的尘土和衰败的气息。
远处,有几个匈奴人的毡帐零星散落,几群瘦骨嶙峋的牛羊在贫瘠的草甸上艰难地啃食着草根。
他们逐水草而居的习性,并未让这片需要精耕维护的土地焕发生机,反而像一场掠过后的蝗灾,只留下更大的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