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
“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
“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来袭,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我总是用一些鸡汤式的“希望”来对抗生活带来的空虚,这样虽然一时有用,但自己却像腐朽的树干一样,充满了窟窿,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下。
用“自欺”对抗虚空。
这样的结局或许就是“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希望是cj。
她对谁都蛊惑。
这样的希望是虚妄的,怀揣着这样希望自欺的人无异于是一个拖着濒临极限身体行走的人,一碰就倒。
“绝望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鲁迅否定的是自欺的希望。
“倘使我还得偷生在这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那么“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
鲁迅先生肯定的是真正希望。
“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放弃自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