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赵时刚才虽然确实在晒太阳,但是,那是生存之必须,他晒太阳的同时,耳朵没有停下,脑子没有停下:“寒冬腊月,我大宋尚且一日冷过一日,跟不要说西夏了,西夏如今,天寒地冻,恐怕甲胄都难上身,更不要说与我大宋开战。”
实话实说,
赵祯就是居高临下,看着赵时恬淡不舒服,还真的没指望赵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却不曾想……
文彦博,
富弼,
韩琦等人都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了赵时,赵时这番话谈不上惊艳,但是作为一名十六七岁,尚未及冠的年轻人,却绝对算得上优秀了,文彦博忍不住磨牙,正是如此,才更不能让他误入歧途。
“三呢?”
欧阳修在百官中,忍不住询问,他是有一些愤青属性在身上的,修个史书,都很关心朝堂内外大事,赵时颔首:“三,晚了。”
“晚了?”
赵祯忍不住询问,
“嗯。”
赵时自知不如这些朝堂官员,但是,他不被问询时候,愿意看,愿意学,被问询时,也不怯场,该说就说,错了也能改正:“贾相公刚才言,西夏疑似有动兵迹象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事情,若是西夏真的想要发起大战,战报需八百里加急,而现在还未收到后续情况,显然是奏折来晚了,臣斗胆猜测,应无大碍,固才没有使用八百里加急,晚了。”
“所以……”
赵时目光掠过了文彦博,富弼等一众重臣,见他们不仅没有反驳,还隐隐若有所思,便更放心了一些,继续道:“臣认为,西夏应该只是想要趁着寒冬腊月前,劫掠一番,而非大战,所以,与其紧张过度,不如让边城守将,加固城池,严查进出人员,谨防劫掠来的好一些。”
赵祯缓缓凝神,
显得有几分不可思议,然后缓缓问向百官:“众卿以为如何?”
狄青率先出列:“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言有理。”
然后是勉强还是爬到枢密副使的贾昌朝:“臣也认为可行。”
旋即,文彦博,富弼,韩琦等人,倒也不是就觉得赵时回答的天衣无缝,而是,西夏每年总要劫掠数次,大宋早已习惯了,早已有了固定的应对办法,赵时只是说出了这种办法而已,他们没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