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刺史府,脸上多有树枝刮出的细伤的孔景先向刘骏以及刺史府一众高官们汇报情况。
“回禀殿下,下官北上见得其部首领,其首领名为盖吴,下官南归之际,其部谋叛之事已显,不日便当起事...”
“有点太快了。”
刘骏闻言皱了皱眉头。
武陵山蛮子走的那条走私路有些靠近犬羊蛮的地盘,刘骏这些日子正和孔熙先、沈庆之等人商议,准备发兵揍一下犬羊蛮,除了不想让犬羊蛮干扰本次军马交易之外,更多的还是想抓一批俘虏当劳力。
带着大量军械财帛翻山越岭可是很容易死人的,刘骏不想死太多将士也不想死太多治下子民。所以想着再苦一苦蛮子。
只是现在,那部卢水胡起事的太快,雍州若在此时调动大军很可能引起北魏军队忌惮,到时说不定会加强秦岭的防御,万一把那条走私路给堵了,那这军马生意就做不成了。刘骏也没那个时间在秦岭再开一条合适的路出来。
“看来只能用第二套方案了。”
“目前看来只能如此。”
第二套方案是,南阳处臧质大军动一动,佯攻许昌。然后出动刘骏麾下柳元景及其所部两千人,押送民夫带着军械物资沿丹水北上直抵秦岭南麓。这一套方案,风险很大,若是被北魏骑兵咬住,很可能血本无归。
相较于拿蛮子的性命开道,刘骏觉着用麾下军民百姓的命开道,成本有些高。不过现下真没办法了也不得不如此,谁让现在马比人值钱。
暂时议定这个方案后,孔景先又向刘骏等人讲述了与盖吴协商好的交易方式。盖吴在起兵之后会率众南下直抵渭南,届时双方在蓝田交易军械马匹。
这也是刘骏等人安排柳元景护送运输队的原因,运输队幸运的抵达蓝田后,还要防着盖吴那部杂胡黑吃黑。
相较于柳元景的谨慎,宗悫的性子莽撞了些,不太适合处理太过复杂的情况。
“只求该部胡人能坚持的久一些。”
“是啊。”
在与孔景先商议妥当交易细节后,刘骏等人能做的只剩下安静吃瓜,等待关中消息。
元嘉二十二年十月,不堪北魏统治的盖吴于杏城【陕西黄陵县】聚众反魏,起事之后诸种胡争应之,很快拥众超过十万人。
对于北方杂胡起义这事,刘骏或者说整个南朝都是早有预料。
东晋时期,北方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没有哪一部胡族能在人口上占据绝对优势巩固统治,而占据人口优势的汉人在武力上又欠缺了几分。所以出现了北方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况。
到了拓跋焘即位后,情况又有些不同。
如果说南方大宋时常发起的讨蛮战役是以“军事打散,文化征服”的政策同化山越蛮族的话,拓跋焘的民族融合政策就血腥的多。
拓跋焘的政策是,在军中掺杂鲜卑族和其他民族成员,但凡遇到战事,后者一般冲在队伍最前面,每次承担攻城、堵箭等危险任务。这样无论北魏发起的战争胜败与否,拓跋焘都是最后的赢家。
战胜了还好说,起码攻城夺地。
若是战败了,其他诸胡必然死伤大半,撤退时鲜卑族还以其他诸族兵卒负责殿后,这样每逢战事,鲜卑族本部均可保存实力。
这些年拓跋焘不断发动战争横扫北方,汉人中有崔浩等一批汉人在北魏朝堂执政还好说,其他诸胡的日子那是真生不如死,诸胡人口相对鲜卑族比例逐年皆是迅猛下降。而这也恰好是鲜卑北魏没能重蹈十六国覆辙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不是说拓跋焘对汉人就网开一面,只是北方汉人人口太多,拓跋焘有些顾忌而已。之前拓跋焘父亲拓跋嗣攻河洛,拓跋焘攻仇池、青州、江淮时对汉人可没手软过,基本就是“三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