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阵分明有两個关键之处。
其一,李通和他的亲兵,所修的功法,系出同源。
其次,李通和他的亲兵有着良好的默契,这种默契近乎于心灵相通。
军阵的集众之力,便建立在这两个基本条件之上。如果所修功法不同源,便难以协调气机、融为一体;如果没有良好到近乎于心灵相通的默契,这军阵便无法灵活变幻。
军阵便如一座房屋,主将是梁柱,兵卒是砖瓦。
他们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像一座精密的战争机器,能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
同时,杨信也看出了军阵的缺陷——就是很难大规模应用。
一则大规模推行同种功法,并且要求修炼的人进度大差不差,一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进行专门培养,二是须得精挑细选,选出修炼资质相同的兵员。显然是有难度的。
二来人越多,心思越杂,越难以达到近乎于心灵相通的默契。
便有一种明悟——难怪那些历史留名的特殊兵种,人数都不多;譬如高顺的陷阵营,八百人;譬如关羽的校刀手,五百人。
想必李通这五十个亲兵,必定耗费了他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才能培养到组成军阵的地步,难怪他如此愤怒——已有超过一半亲兵,折在了杨信手中,那必然是心如刀绞。
杨信品味着杀意,沉下心,这里仔细周旋。李通军阵的疲态,杨信看的清楚,他在等待反杀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