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前里面的小子们摇晃脑袋,念叨着之乎者也。</p>
外面的大人们聚在一起,双手掏进袖里,听着村长训话。</p>
“咱们村能有今日,那是来之不易。”</p>
村长挥舞起烟锅子道,“老话说的好,世人都是嫌你穷又恨你富,所以咱的好日子关上大门过自己的,可不能到外面嘚瑟,省得招了嫉恨,知道吗。”</p>
村里人不是不知这个理儿。</p>
先前青泉村里正的事,他们还历历在目,一个个都点头如捣蒜。</p>
村长又提醒道,“还有,做人不能忘恩,咱能吃饱穿暖,全是姜家给的帮衬,以后可得记着姜家的情,不用天天挂嘴边,但心里得有个数!”</p>
“知道了村长叔。”</p>
“嗯嗯,我们心里都有杆秤。”</p>
说起姜家的好,村里人也都很有感触,有几个妇人甚至红了眼。</p>
有着村长时不时的“感恩教育”,加之乡亲们的根都是很正,大柳村的气氛,总是团结又融洽。</p>
学堂里,张秀才拿着戒尺给孩子们讲课。</p>
学堂外,村长挥着烟斗给年轻人们告诫。</p>
大柳村虽是乡下之地,但从不缺教育的灌溉,两代人受着长者的提点,正是村里未来的希望啊。</p>
不过张范建他们也没白来。</p>
这不,等训完话后,刘婆子有点话想说,就扭捏地问了句。</p>
“村长啊,眼看快到年根了,我家菊娇又虚长一岁,啥时候能往咱村招俩女婿,给我家闺女的大事解决了。”</p>
众人一听,皆是哄笑。</p>
菊娇这丫头年岁确实不小,可这亲事迟迟难成,倒成了刘家的一大难。</p>
村长早有预备,正好张家村和西山村,都有品性不错的年轻人,只是因故没了爹娘,才迟迟难以娶妻。</p>
于是三个村子一合计,这就相看起来。</p>
只是菊娇那懒丫头眼高于顶,她没谈成,不过倒是成了另外两门亲事。</p>
大柳村顾寡妇的小姑子,招了张家村一赘婿。</p>
杨田梅的堂妹,嫁给了西山村村长的侄子。</p>
年关将近,亲事一经定下,日子也就定在了年后不久。</p>
小糯宝一听要有两顿喜酒喝,赶忙缠着冯氏,嘻嘻扬着小笑脸,磨着要做两身喜庆的新衣裳。</p>
冯氏围着灶边,正要和面弄个酸菜猪肉馅包子。</p>
想起那快冒尖、都快盖不上的衣箱子,她就想让小家伙屁股开花。</p>
不过大手抬在空中,终究是没忍落下来。</p>
萧兰衣闲得发慌,抱起小糯宝就笑,“婶子,买衣裳我在行啊,你在家忙着,我带糯宝去!”</p>
“别人成亲,她买红衣裳干啥,当送婚童子啊。”冯氏哭笑不得,却还是递了钱袋子,“别忘了再买上个新衣箱子回来,她那些小衣裳多的,要是没个箱子装上,我都怕夜里衣裳自己长腿跑了。”</p>
小糯宝咯咯直乐。</p>
萧兰衣也像是大松口气,忙抱着她就进城去了。</p>
如今姜丰泽南下,辽东营的弟兄们也都去了,萧兰衣在家养伤,实在无事可做,可是要闷坏了。</p>
萧兰衣偏又生好动,在家一待久了,就又开始了“猫嫌狗怕”的日子,正愁没事做呢。</p>
说起萧兰衣的日常,无非就是早起给糯宝掖掖被子,倒倒尿壶,便去练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