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汉之帝国中兴 > 第三十六章 能用阳谋,就不要用阴谋

第三十六章 能用阳谋,就不要用阴谋(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要不然,太傅这段工作履历就会成为陈蕃一生当中最大的污点。

再次沉默一番后,陈蕃才斟酌着说道:“陛下既然已经颁行了广建社学诏,我等做臣子的便须尽力做好此事。依某之见,不如先择一地行之?”

窦武略一沉吟,点头应道:“仲举此言大善。”

胡广却敏锐的发现,陈蕃对自己和窦武两人的态度已经起了变化。

很简单,之前陈蕃说的是“依学生之见”,而刚刚说的却是“依某之见”。

虽然这个学生和这个某都是代指陈蕃,但是这种自称上的变化,却足以说明陈蕃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暗自思虑一番,胡广便也跟着点头:“若如此,不如先择一县立县学,再于其郡立郡学。县学者,一县之学,县中百姓子弟皆可去读。郡学者,一郡之学,县学当中优者入郡学,郡学当中优者入国子监,如此,天下英才尽入朝廷彀中矣!”

几乎是三言两语之间,胡广和窦武就定下了推行广立社学诏的基调。

广立肯定是广立的,但是要先挑一个地方试行。

这不光是为了朝廷的财政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观察广立社学诏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顺带着,胡广和窦武还商量好了晋升制度以及考试制度。

具体流程就是:先按照陈蕃所说的择一地方试行,从大汉十三个州里“随便”选一个州,再从该州里“随机”选择一个县,然后在该县建立一所学校,专门招收该县百姓的子弟。

至于说具体的招收标准和招收名额,以及后续该怎么样“择其优者入郡学”,这些事情就要放在朝堂上慢慢商议了。

……

长乐宫。

刘宏拿着窦武、胡广和陈蕃联名写的奏疏,笑眯眯的对窦太后说道:“阿母且看,这广立社学诏,便算是看到一丝曙光了。”

窦太后同样笑着说道:“从县学到郡学,再从郡学到国子监,陈仲举是用了心的。”

只是说完之后,窦太后忽然又莫名其妙的问道:“天子可知,我为何说是陈仲举用了心,而不说是胡司徒和大将军用了心?”

刘宏微微一怔,随即便笑着说道:“阿母可是要孝校朕么?”

眼看着窦太后笑而不语,刘宏便开口说道:“既然阿母说太傅是用了心的,那么阿母一定看得出来,朕这道“广立社学诏”,其实就是要把文章典籍推向民间,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让朝廷有多更的人才可以选择。”

“只是这样一来,原本那些家中藏书颇多的世家大族就会受到影响。”

“胡司徒和大将军身为清流名士,固然不会反对朕的广立社学诏,可是他们终究还是要为家中子弟考虑,所以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帮着朕推行广立社学诏。”

“惟有太傅,既是三君之一,又身为太傅,无论他是否情愿,都只能帮着朕。”

胡广和窦武不知道窦太后“惟有太傅,既是三君之一,又身为太傅,无论他是否情愿,都只能帮着朕。”

胡广和窦武不知道窦太后“惟有太傅,既是三君之一,又身为太傅,无论他是否情愿,都只能帮着朕。”

胡广和窦武不知道窦太后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