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这种武器不单单可以作为打击坦克等装甲武器,还可以对敌工事进行打击。这东西,虽然威力上还不能与火炮相比,但重量之上应该比直射火炮轻多了。一个士兵就可以进行操作。”
“杨副总指挥,你设计的这两种武器,若是能大规模投产,可谓是划时代的武器。只可惜我们现没有这个条件。”
对于总指挥的惋惜,杨震摆了摆手道:“这没有什么,毕竟我们的条件那里摆着那。不过反坦克火箭筒生产不出来也就罢了,但自动步枪虽然不能大规模的生产,但要想办法改进一下工艺,做到可以小批量生产,至少要给侦察营换装上。告诉那几个工人师傅,他们只要能将使用寿命弄到一万,我就给他们记头功。”
“不过就不要去使用二式重机枪的枪管了。我们不是还有一些枪钢库存吗?就用这些库存生产。虽然寿命短了一些,但总比没有要强的多。至于生产冲锋枪所需的枪钢,那些工人不是说了吗,用钢轨钢就是了。”
对于ak四十七这种武器无法生产,杨震倒没有太意外。一种武器的射速越高,所需要的钢材质量要求也就越高。自己手头除了日本制造的本身性能就不太理想的枪钢之外,就是钢轨使用的高锰钢,这两种钢材都不太适合制造射速过大的武器。
要知道,即便日军之射速高的二式重机枪,这种理论上应该是大射速的武器,实战之通常也就是每分钟二五十的射速。射速要是再高一些,也坚持不了多少时间枪管就受会变型。
苏联原产的ak四十七使用的镍铬合金钢,这种钢材建国之后尚且无法大量生产。国产仿制的改用自行生产的稀土钢的五式冲锋枪,射几千子弹枪管就变型了,根本就达不到设计的万使用寿命。与苏联原产的没有办法相比。
自己手头的都是日本制造的枪钢,本身因为资源的问题,就远远不如苏联的钢材质量好。用这种生产出的枪管,要是能达到ak四十七步枪使用的枪管质量,那就真的是见鬼了。别说达到苏联原产的ak四十七步枪质量,就是国产五式的质量,杨震就知足了。毕竟论资源来说,还没有那个国家能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相比。
不过对于枪管质量的要求,杨震也没有太过于严格。因为这种枪自己本身也没有大规模的装备的打算。因为他知道自己养不起。只是认为少量生产,装备作为特种部队的侦察营使用,还是可以的。
况且,枪支本身设计采用的七点二毫米间型枪弹没有,只能使用改造的日制七点七毫米重机枪弹代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对武器的使用,也会带来影响。所以杨震压根就没有打算大量生产。杨震心,等真正有条件了,要大规模换装的是后世的八一式自动步枪,而不是ak四十七。
说到这里,杨震才现自己居然跑题了。自己应该是想法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武器自己不是给自己设计的,而是用来向北面那个邻居交换物资。
想了想,杨震道:“我之所以要设计出这两种武器,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武器虽然不适合我们现使用,但对于苏联人来说,却是很适合。要知道,对于苏联人来说,他们重视的是火力的密集而不是精确。”
“当然,他们的莫辛纳干式步枪的精也是极佳的,并不比一贯讲究精确射击的三八式差。但是对于一场战斗来说,决定胜负的不单单是步枪的射击精。单位时间火力的投放程,是一个取胜的重要方面。”
“实际上除了我们与日本人进行的这场低水平的战争之外,任何达国家都不会再有这种单纯的地面战为主,甚至步兵武器主导的战争。而是空地一体化,以有大量空掩护的装甲兵为主要突击力量,以单位火力投放的密集为取胜的一个标准。”
“实际上目前各国装备的手动步枪的射程远近,对于现的战斗来说已经起不到决定性了。除了少量的狙击步枪之外,就算你的步兵培养的再精锐,单兵的射击准确再高,但大多数情况之下,目视的直线射击距离也不会超过三米。也就是说,现我们使用的步枪弹的威力有些过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