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都巴望着谢家还能再有这样的荣耀,如此一来大家也都能跟着再借点光什么的。
“杜廉?秀才,哦,我想起来了,我知道这个人,我去镇里念书的时候他也在镇里,别看他比我小两岁,可人家却比我高两个班,可惜,我认得他他不认得我。”谢沛说完自嘲地笑了笑。
郑氏一听比谢沛小两岁,今年也十九了,这个年龄多半已经成亲或者说亲了。
有心想问问吧,又怕别人嘲笑她,不问吧,心里又不甘心,万一还有机会呢。
正犹豫时,只见孙氏又开口了。
“哦,早说是药铺的东家我就知道了,他家来镇里时间不长,也就十来年吧,当年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小男孩,听说他儿子儿媳都病没了,只有一个孙子。对了,我可没听说他会看病啊,从来没见他坐过堂。”孙氏问道。
她之所以对这户人家的事情比较清楚,是因为当年提亲时有人向她推荐过杜廉。
镇里就这么点大地方,当年她父母为了她的亲事也是费尽了心思,把镇上的这些人家都筛选了一遍,比较中意的就是这杜廉。杜廉的父母虽然没了,可他家里略有薄产,而且更难得的是他念书好,早早过了童生试,在县学等着考秀才呢。
可问题是杜家看不上孙家,杜家早就放出话来,他孙子必须得找一个读书人家的女孩。
孙父只好死了这条心,可巧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谢沛,谢沛的条件也不错,自己是书生不说,还有一个做大官的探花郎叔叔,因此孙父很快同意了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