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的意思是让胡大人亲自开口向这些大户们借粮,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直接开口说捐,他怕一下就把路堵死了,而借,回旋的余地就大了。
因为如果战事结束,如果赶上两个丰年,还是有可能会把这笔粮食还给这些大户的。
再不济,也能从税赋那边给这些大户们找补些回来。
当然,这些说起来也是空头保证,毕竟谁也不清楚战事什么时候会结束。
但胡知府清楚一点,如果这两万石粮草没有及时送到海宁,海宁失守,他这个知府也就做到头了。
于是,胡大人第一个找上了谢涵,因为他知道,只要谢涵带头同意了借粮,剩下的工作就好做了。
果然,谢涵没有让他失望。
非但如此,谢涵答应的是把粮食无偿地捐出来,而不是借!
不过她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这些粮草在乡下,得府衙的人亲自去提过来;第二,这些粮草怎么押运过去得她说了算。
第一个要求胡知府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可第二个要求却把他难住了。
押运粮草非同小可,他怎么敢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娃?
再说了,这筹集粮草是地方官员的职责,这押运粮草可就属于幽州守备的权限范围了,他说了也不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