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钟进卫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相信,这昌黎之战会是和京畿之地建虏战役的转折点。所以,臣恭喜陛下!”
建虏也同样是崇祯皇帝的心病,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就来了兴趣,问钟进卫道:“钟师傅,此话怎讲?”
温体仁也很是关心,看着钟进卫,等着他的解释。
“陛下,建虏刚破关时,势如破竹,兵锋无人可挡。我们的重镇如遵化,永平一天就失陷了。如果在当时,有人跟您,建虏几万大军攻不下一座只有乡兵防守的县城,其领头的县令还只上任了三天,您听到后会信么?”钟进卫采取引导的方式开始论述他的理由。
“不信。”崇祯皇帝摇摇头。
“但现在的事实是昌黎守住了,建虏为攻打昌黎损兵折将却奈何不得。这足以明建虏的锐气已失,不复进关之勇。”
钟进卫这话时想起了二战时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很相似。
“那又如何?”崇祯皇帝不是很明白。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现在鞑子士卒不敢拼死,将领爱惜羽毛,士气就不会高。这冷兵器时代的士气是最为重要的。”钟进卫解释道。
“冷兵器?”温体仁并不是很懂军事,听到一个新名词,就不明白了。
钟进卫看看殿内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知道自己来历,就解释道:“在我家乡,全部都是火器作战的,相对于刀枪剑戟的时代,前者称为热兵器时代,后者称为冷兵器时代。”
解释完这个概念后,钟进卫又对崇祯皇帝道:“陛下,建虏无敌的印象怕是刻在北方战区所有军民的骨子上了。自从多年前开始,我们主动发起的战役都遭失败,面对建虏只能据城而守,士卒对上建虏,还没开战,心里就先怕了几分,这仗就不好打了。但现在,却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什么机会?”
“就是鼓舞士气的机会,我们要大力宣扬昌黎之胜,让所有人都知道,建虏连一群乡兵把守的小城都打不下来,建虏还有什么可怕的?”钟进卫提高声音道,语气坚定有力又烘托了他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