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化凡入圣】。
这是很明显的,此人虽然钻研修行了多年,对于道学、佛学、医学、易学等等理论已经有着极深的造诣,但其自身终归还是凡人肉身,不得神异。
正如那些大科学家们,他们对各自领域的自然规律已经认知到极深的层次,远远超过普通人,但是这些知识并不能帮助他们反过来改塑自身。
知识能够带来力量,但知识不等于力量。
而这個人也明显深受其困,不管的他学问如何高深也好,不管他的理解如何透彻也罢,在这凡人世界他就不可能修成仙!
对此,他的性情变化也几乎是非常明确得体现在了这些手稿笔记之中。
除却大量的学术性批注研究外,他还留下了许多自身的想法,字里行间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其心态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求知问道鞭辟入里,数年如一日的专注钻研,到后期不断在批注中出现的种种疑问,都代表着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何日丹成?何日丹成?”
“炁,为何物?我理解的‘炁’真的就是所谓的精炁吗?”
“元神无相乃天法外物,从虚入实,如何能做?如何能做?”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若心无外物就无求道之动力,我若心染尘埃就灵台无明”
至此还只是对自己钻研的禅理道学有所质疑,反思自身之差异。
但随着李衡继续翻下去,随着他的修行继续下去。
“我又错了吗?我又错了吗?”
“灵根不显真性不明,凡人岂能窥天之谜?”
“丹未成,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