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咱们最多还两、三年好日子过,所以要尽量在这两年把这个钱庄搞大,要大到不能倒的那种。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利息,明面上我们亏就亏点。”
“那我们可能需要扩大钱庄交易的范围了,印制更小面额的银票。”
“嗯,咱们的目的是要掏空他们的金银和铜钱。”
“金银可以通过钱庄,这也是咱们办钱庄的目的,铜钱就有些麻烦。”房志成说道。
“现在金国制钱所用的铜的买卖咱们有参与么?”
“有,大约一成,主要是通过漕帮从大宋走私过去。”
“怎么只有一成?”
“金国现在有较多的铜钱,基本够用,我们走私过去的只是补个零头而已。”
“他们哪来那么多的铜钱?”
“金国灭辽国之后,就接手了辽国的铜钱,这个虽然没有明确的数目,一万万贯总有的。靖康之难时又从东京府库中运走不下九千万贯。金国的货物买卖总量本就不及咱们大宋的两成,所以这些铜钱基本够用的。”
“这就真有些棘手了。”
房志成沉吟了一下,说道:“铜钱主要是百姓间买卖在用,百姓嘛,平日里无非是买些材米油盐,这些买卖我们又没做,所以就比较难办。”
“大宗的货物,比如粮食和盐的买卖,咱们虽然在做,但又都是用金银来交易的。”
“金国主要征缴什么税?”
“粮食税,牲口税和盐税。”
“上缴的是实物还是铜钱?”
“都有,粮食、牲口主要是实物,盐用的是铜钱。”
“我有个想法,你看是否可行。”
“什么想法?”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拿下金国税赋的转运生意?”
见房志成有些不解,赵龙吟解释道:“百姓上缴赋税,或铜钱或实物,运到上一级衙门肯定费时费力,还有损耗,对不对?”
“这是自然,距离近的地方也有一成损耗,远的只怕两成不止。”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让金国各县的赋税,交给我们。比如粮食这些,我们的铺子代收,铜钱就存钱庄。然后咱们再按官价折成银票,上交给金国朝廷。”
“这样,实物就落在我们手上,金国朝廷得到了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