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几件作品中最贵的就是一把梳子,杜专家说那把梳子是慈溪用过的,给了个5万的估价,让原本觉得没甚希望的藏友们一阵骚动,纷纷重燃了信心,抓紧排队交钱。
肖讷前面是个腰带上挂钥匙的老伯,他抱着一件红色天鹅绒包裹的物件,红彤彤的脸上都是期待和警惕。
到老伯了,他把天鹅绒解开。
桌子上便出现了一尊佛像。
那佛像整体呈现棕色,造型是个坐式,大肚弥勒,笑口常开,应该是楠木所制,器光柔而不腻,亮而不贼,瞧着很好。
但更好的,是佛像身上的袈裟、眉目都以金色漆线做雕刻,十分富丽堂皇。
看着就有点不凡。
杜本松啧啧稀奇:“这是漆线雕,看造型得有年头了,是件老东西,年代往清上数,值大六位数。”
“值这么多钱?”那老伯眉目都开花了。
“你要是愿意放,大几十万放手就没……”杜本松说,一套准备好的说辞就要脱口而出。
忽得有人开口,“这是谁做的?”
什么谁做的……杜本松皱眉,望向说话的那个十来岁不到二十的男生,也就是个高中生年纪,皮肤带着边境乡下的黝黑,但长得挺秀气,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像是两眼清泉。
“做了没一年吧?谁做的?”那年轻小孩再问。
杜本松瞪圆了眼睛,盯着这个年轻小孩,怒斥:“你胡说什么!”
“这漆线雕做得真不错。”肖讷夸赞,他正研究这种雕刻手法呢,由此便觉得十分欣赏,“我一直搞不清楚熟桐油和砖粉的比例,这个就太完美了,和佛身结合得这么好。”
肖讷眼中的热切,让那位老伯一愣,想骂人一时骂不出口。
“这怎么可能只有一年!分明就是超过五十年往上的大开门老东西!”
杜本松接口,因为他眼瞧着几个潜在意向顾客眼中的热烈转为迟疑,早就设定好的局,绝不能被这小子破坏了。
“漆线雕只要做出来超过一年,就不可能还有熟桐油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