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吩咐仆从研墨,执笔于奏本之中勾画锦绣文章。
当朝文武之中胸中有沟壑者,当晚大都和晁景一样,书写奏本,表其中详细,准备明日上朝之时讨个头彩。
而在这方面差点意思的,而又比较善于钻营者。则关注到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此次塞北龙城之变的大功臣,王玄策。
剑眉男子本就不是贪功之人,因此奏报上写的很明白。塞北龙城一役,王玄策当为首功。如无王玄策,就没有龙城这场暗战的大胜。
有着这份功劳在,王玄策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更加受天子看重。
这么炙手可热的灶,不趁现在这个大好的机会烧一下。将来等王玄策自幽州返回了,再想烧可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因此一个个纷纷备好了厚礼,踏上了那个自传说中王玄策被下狱,秋后问斩的消息之后,便门可罗雀的大门。
不提这些善于投机、钻营者,如何的去钻营。
次日,待早朝过后,身受当今天子所器重的几位重臣齐聚宣政殿,商议接下来朝廷的计划,应如何调整之时。
晁景一如既往的率先站出来,一边将手中的奏本上呈,一边将自己的谋划一一道来。
其中重点提到了,朝廷应该趁着匈奴南下的时机,起一偏师,于匈奴一起南北夹击幽州。
人数不用多了,有三府折冲足以。
倒是为其配上一位能征善战之将,择十二卫之中的其中一卫。
定可一战功成,让这三镇诸侯之中,最强的一镇,和镇东候府一样,成为历史。
而面对晁景的提议,要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然而作为天下之主,很多事情,天子是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处理。他必须要仔细衡量其中得失,才能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