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朱由桹给广州的工匠们,定了一个小目标:在一个多月内,搓出来一千把燧发枪,以及配套的套筒刺刀。
但这个目标最终没有实现。
有了这个教训,他自然也不会异想天开地要求这帮工匠,同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给他手搓出来二三万把带套筒式刺刀的燧发枪,来满足他的三万一千近卫军的装备要求。
朱由桹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不能让他的近卫军,全部跑步进入排队枪毙时代。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一部分近卫军,先进入排队枪毙时代。
这六个卫的禁旅,在朱由桹的心目中的地位,显然是有高低之分的。
地位最高的当然是羽林卫,这是近卫中的近卫,精锐中的精锐。
其次,便是期门卫了。
羽林卫士兵都是骑兵,远程武器主要是弓箭和轮燧手铳。
那么,这率先跑步进入排队枪毙时代的好事情,就落到期门卫的身上了。
被集中于广州的大批工匠,虽没有完成朱由桹给他们定下的小目标。
但在海宋人工兵,或者说海宋人工匠的倾囊相授下,他们也快速地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基本掌握了燧发枪和套筒式刺刀的制造,制造出来了一些合格的燧发枪和套筒式刺刀。
朱由桹相信他们以后的手艺会越来越精湛,手搓武器装备的速度也会加快一些。
只要继续让处事公平,清正廉洁的海宋人管理他们,保证他们的待遇,或许其中还会出现一些创新型人才。
不管上面人发布的命令的是什么,都是需要下面人执行好,才能够变成现实。
不同于忠诚程度和靠谱程度参差不齐的自然人,绝对忠诚于朱由桹的海宋人是优秀的命令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