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附近山区的瑶民,往往以村子为单位,互相照应,灵活组成或大或小的松散联盟,组织度本来就低于谷、杨部明军。
俗话说的好,穷山恶水出刁民,长时间在山区艰苦条件下生存的瑶民之中,其实并不乏勇敢好斗之人。
但是他们的生产力非常落后,以至于严重缺乏铁器,没有铁器,自然就没有足够精良的武器;再加上由于官府的长期封锁,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甚至连盐都很难吃上,吃不上盐,哪里能有力气作战?
这对他们的战斗力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过于艰苦的条件之下,哪怕凭借有利地形,与孱弱的湖南本地明军进行对抗,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吃亏,就更不用说和谷、杨这些战斗力相对更高一些的顺军余部对抗了。
虽然地形不利,但谷藩和杨一龙部明军,在付出了较大伤亡之后,依然数次击败瑶民,缴获到了一些粮草来补充军需。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部队,至少目前,暂时还没有饿死太多人。
瑶民们不是傻子,在确认打不过这帮不知道从哪突然冒出来的、战斗力相对强悍许多的官兵之后,他们便在山中躲藏起来,尽量避免和明军作战,以保存实力。
有一说一,其实山区的瑶民并没多少粮食,只是和遭到严重兵灾的平地汉民对比,他们的粮食,要相对来说多一点而已,因此,临武明军缴获到粮草,肯定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总之,在瑶人避战之后,临武县明军的粮草情况,正在一天天恶化,谷藩、杨一龙对此忧心忡忡。
正巧这时,他们的大哥郝永忠,亲自给他们送来了粮草。
这种雪中送炭一般的行为,怎么能不让他们感恩戴德?
……
几乎在郝永忠率军抵达目的地,并且会见谷藩、杨一龙等人的同一时刻,被武元晟派遣,前来向郝永忠传递皇帝诏令的使者,也抵达了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