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一岁之前最大的危机,恰恰就发生在母亲恢复身体这三天里面。
当时的医院,布局很像后来我念书的学校。
长长的走廊里面,大多数房间都是多人间病房,只有走廊中间的位置,有一个混合了厕所功能的水房。
如今的眼光看,这样很不卫生,也没有什么隐私性可言。
但在当时,主要是可以用上自来水的地方,就能算是个好地方。
不过,这个自来水,其实也只有冷水。
如果想用热水,需要去医院后院的锅炉房。
烧锅炉是季节性职业,一般冬季才有人专职烧锅炉,顺便为全院供暖。
夏天的时候,烧锅炉的工人便有“白拿钱”的可能。
一方面为了不白养一个闲人,另一方面也为了不让锅炉工人夏天勒紧裤带过日子,医院决定让烧锅炉的师傅同时值守太平间。
夏天的时候,师傅在太平间值守,一天两次回来为锅炉点火,好给院里的带饭的职工热一下饭。
顺便,也帮需要热水的人灌一下开水。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住院,需要准备暖瓶。
因为医院只租给你一个暖瓶,一天只能打两次热水,一个暖瓶很多人会不够用。
冬天的时候,锅炉工人便专注烧锅炉,停尸房那边便没有人值守。
现在看来,这属于安防隐患。
但在那个年代,你要说有人会去偷尸体,怕不是没有人会信。
那个地方,又阴森又晦气,大冬天谁会愿意去冷柜里面拖出来一个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