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和三姨夫是一对敢想敢干的夫妻,即便以我现在的阅历回过头去看她们两口子,在每一次做出改变的决定时,也都是用底层眼光,紧跟了时代的变革。
她们一开始就准确判断改革脉搏,得出做生意只要不赔钱,肯定比上班赚钱多的论断。
且不说,做生意不赔钱的难度,单论在改革开放早期就能看到这样的机会,用我爷爷的话说,这就叫会看风向,能分析政策。
当然,这种在我外公外婆看来有点不务正业的想法,在我爷爷看来,属于是“年轻人有点闯劲很好嘛”,“做成了也算是祖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做不成也是丰富人生阅历的手段嘛”。
后来三姨夫去给铅笔厂厂长开车,就算是学习做生意的基本手段和流程。
而铅笔厂经营不善之后,三姨与三姨夫也觉得是“精致文具”的理念太过超前导致的。
在海津进货的服装生意,是他们第一次试水自己做生意。
老实说,赚钱不多且资金回笼非常慢。
倒也不是倒腾服装不行,是老家的消费水平较低,加之做服装生意的人实在太多了。
三姨与三姨夫快速找到问题,并利用现有的手段加以改革。
他们用自家的服装,跟一起摆摊时认识的人,全换成了军大衣。
北方的冬天虽然冷,但军大衣也不是每个人都必备的御寒衣物。
尤其是,当时南方服装甚至进口服装冲击市场,很多人冬天都喜欢买漂亮好看的防寒服。
三姨两口子看上军大衣的地方,不仅是它能御寒,更加不是它便宜实用。
她们看上的,其实是军大衣不挑身材的穿脱方式。
老家有一座山,名为雾灵山。
地处京津冀三地交界之处,海拔两千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