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彦也不藏着掖着,把他知道的都跟赵大海说了。
“底肥加追肥,一丈增产六七斤跟玩儿似的,要是赶上土好,一丈参土起二十五六斤很正常。”
前世许世彦侍弄参地的时候,一丈起三十五六斤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下的栽子够大,土壤好能立住苗,肥水供的足,管理跟上去,高产还是可能的。
当然,那时候科学技术发达,一些病害都能防治。
不像现在,全指着老天爷赏饭,完全比不了。
“哎呀,你说你有这么好的招儿,咋以前不说呢?”赵大海听了,直拍大腿。
要是早几年东江沿大队就用上这办法,大家伙儿的日子不是更好么?
“叔,这事儿也是我前些天去通化的时候,火车上听人说的。”许世彦随便找了个借口。
“就在我们隔壁座儿,有俩人不知道是哪个参场的技术员,俩人在车上议论这事儿,我听了这么一耳朵。”
许世彦总不能说,这些都是我上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吧?
赵大海恍然,“难怪,我就说你这孩子不是那藏着掖着的个性,有好事儿还能不跟我说?”
原来也是听别人说的,这就对了。
“今年肯定不赶趟儿了,来年,咱就弄点儿实验地,照你说的那样儿试试。”
赵大海做事谨慎,自然不肯冒险,打算弄個几十丈当实验地,真要是有成效再说。
“到时候就让伱当技术员,我看你小子行。”赵大海拍了拍许世彦肩膀,满心期许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