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结婚那天晚上家里人多,第二天伱们就坐车去松江河了,有些话一直没捞着说。</P>
正好趁这会儿,咱该唠的都唠一唠。”</P>
张淑珍一边说着,一边从柜子里翻出来个小布包。</P>
布包打开,里头是一叠钱,还有一个账本儿。</P>
不用说,这应该是记着盛希平他们结婚花销的账本。</P>
“这是我让老二帮忙记的账,上头是你们结婚的花销。</P>
这些钱呢,是老大去年冬到今年春往家里交的钱花剩下的。</P>
具体账目我就不跟你们细说了,你们自己看账本儿去,我手里还剩下七百多块钱。”</P>
从去年入冬开始,到目前为止,连冬季采运的工资,加上松子、皮张、熊胆等东西,盛希平一共划拉回来一千五六百块钱。</P>
扣去日常吃喝花销,扣去盛希平订婚、结婚的一系列花用,最后还剩下七百多块钱。</P>
这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多少人忙活一年,也就是挣个年吃年用。</P>
“这些钱,分一半儿给你们,算是安家费,那一半儿我攒起来,留着老二结婚娶媳妇用。</P>
这样你们没啥意见吧?”</P>
以前孩子们都没结婚,钱搁在一起随便花,不用费心记什么账。</P>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儿子娶了媳妇,等于是有了自己的家。</P>
别看眼下没分家还在一起吃住,可有的事情必须都算清楚,免得婆媳间互相猜忌,以后闹矛盾。</P>
“还有,你们结婚呢,家里收了不少礼,这些东西我就不给你们了,往后回礼也是我来回。</P>
等将来老二老三也娶了媳妇,咱分了家,那这些人情往份儿的,就得你们自己出。”</P>
别看张淑珍没啥文化,但管家是好样儿的,一点儿不糊涂。</P>
“你们结了婚但是咱们没分家,你们还在家里吃住。</P>
所以往后呢,你们两口子每个月给家里十五块钱,这是口粮钱。”</P>
如今这时候,按供应算的话,一斤苞米也就八分钱左右。</P>
但盛家孩子多,供应粮不够吃,都得花高价买粮。</P>
黑市上一斤粮票三毛三分钱呢,再加上粮食钱,那就四毛多一斤粮了。</P>
当然,从大碱场那头买粮倒是没那么贵,总得算起来也得两毛多呢。</P>
盛希平两口子都年轻,饭量大,十五块钱买的粮,算起来真不多。</P>
“妈,十五块钱哪够啊?还有油盐酱醋呢?那也不能全都占家里便宜啊。</P>
这样吧,我们先往家里交二十,等以后看看情况再多给点儿。”</P>
不等盛希平开口,那边周青岚抢着说道。</P>
周青岚可不傻,才不会在这上面计较那几块钱。</P>
他们结了婚没分家,吃住都跟盛家人在一起,家里啥事情都不用他们操心。</P>
每天到点儿下班吃饭,连饭都不用做,多省心啊。</P>
两口子一个月交二十块钱,她工资还能剩下十八块多,零七八碎的花销也就足够了,盛希平挣的就能全攒下来。</P>
这要是他们分家了单独过日子,柴米油盐的啥不都得自己操心?人情往份儿不都得自己掏?哪里不是花销?</P>
一个月二十块钱够不够都两说,还没有现在这么清净。</P>
这人与人相处,向来是争着不足让着有余,婆媳之间也是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