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裤子像裙飘,花格子衬衫扎外腰,蛤蟆镜上贴商标,头发烫的像羊羔。
这都是八十年代的标志,八十年代初,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就是小流氓,穿回家去,绝对被老爸一巴掌扇的不知东南西北。
八十年代中期,喇叭裤被港台带的风靡全国,青少年们疯狂的开启这身打扮,牛仔裤也开始流行起来。
帝都有些人穿的牛仔裤,那都是自海外带回来的,一百多块钱一条,那穿的就是面子。
一百多块钱都够农村一家三口一年的口粮钱,这种奢侈让人不禁咋舌。
待到自己国家可以做出牛仔裤时,这裤子也就不那么紧俏奢侈了。
自己国家有,价钱自然也就平民化,十几块,几十块的牛仔裤比比皆是。
这个时候的女性裤子都是自腰侧开口扣扣子的,而牛仔裤则是在正前方装拉链,这让许多女性不敢穿。
有钱人,留洋回来的,赶时髦的女性自然敢穿,但对于农村姑娘来说,穿这种拉链在前方的,那就是大逆不道,道德败坏,不知廉耻。
所以,牛仔裤这种裤子这个时候,也就是大城市以及有钱人和胆子大的姑娘,才敢这样子穿。
方静敢穿是因为有张超撑腰,也是不想让别人骂自己时带上张超,其他的姑娘们可就没那么幸运。
当方静看到牛仔裤工厂,所有员工们都是以牛仔裤为工作裤时,她再一次鄙视自己,偷偷的朝张超望去。
心中嘀咕,也就张超疼爱自己,但凡换个男人,绝对一巴掌抽死自己。
带着蛤蟆镜的张超,正和一位负责人说话,方静记着张超说的话,腰背挺直,目视前方,有着蛤蟆镜的遮挡,这让她有了点点自信。
身后的何流一身痞气,袁道一脸冷漠,张正全一身机灵。
几人组成一个说不清道不明,却又不敢让人小瞧的小队伍。
张超对负责人说道:“我们是自津门(天津)来的纺织厂,听说你们这里的牛仔裤卖的很好,所以就想参观一下,到时咱们双方好合作合作。”
负责人一时瞧不出张超的来历,说他像老板,他又不像,说他不像老板,他身上却有种上位者的气场。
但禀着来者是客的道理,负责人还是点头答应张超的要求,毕竟只是参观一下,还能带走他们这里的技术吗?
呃,也不算是技术,毕竟这牛仔裤对于大家来说,只是一门手工活,而不是技术活。
方静挽着张超的手臂,跟着他一步一步走动,参观着这里的一切。
这个时候用的还是缝纫机,牛仔裤的每一片都是员工们用脚踩着缝纫机,一针一线缝上去的。
方静见过缝纫机,还踩过,可是她却踩不来,因为总踩反。
此时见着女员工们,熟练的踩着缝纫机潇洒的样子,方静特别羡慕,盯的很仔细,手还跟着她们的动作微微转动。
张超发现方静这一小动作,顺着方静的目光望过去,眉微微挑动一下。
陪在旁边的负责人也瞧着了,顺着方静的目光朝女员工望去,心头微动,难道这位女员工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吗?
这位女士是想要指点她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