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136—楚国这是怎么个事
楚国,阳夏新夺的八城。
景鲤站在最北边的阳夏城西城头,眺望着远处在雨中若隐若现的鸿沟。
“将军,我军如此大规模兴修军寨,魏国不会起疑心么?”副将上前问道,“这些日子魏军来探查的斥候越来越多了。已经迫近至阳夏北三十里处了。”
自从淮泗大战结束后,楚国朝廷针对各地军事规划也有了部署。例如景鲤负责的陈地以及刚拿过来的阳夏八城,熊槐就下诏让他在阳夏八城一带依托鸿沟和滖水两道然屏障,在中间修筑堡寨,并且在打城囤积粮食。
景鲤倒也不马虎,领到诏命的次日,就率领陈地三万主力北上阳夏,并展开了一系列得构筑垒寨行动。
而陈地的三万精锐为他调动后,陈地留守兵力便不足八千人,期间多次有人劝他留够兵力驻防陈地,毕竟陈地是楚国重镇之一,又是经济、兵源输入的一大重要领地。一旦有了什么闪失,那么楚国整个北部防线就会崩塌,同时楚国经济也会严重受到影响,所以陈地不能有事。
但是,景鲤并没有为之所动,不仅不调兵去陈地,反而继续抽点兵力来阳夏构筑垒寨。
在这一点上,景鲤比所有人看的都清楚。
从地图上看,阳夏八城没有收复之前,陈地左为上蔡又为淮泗,是楚国北方防线的一个重要基点,承受着来着魏国、韩国以及可能的齐国的军事压力。
但是,阳夏八城收复后,便在楚国北部防线上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而这个突出部跟上蔡淮泗三地形成了一个品字阵线,而在三个口的中间,便是陈地。
这也就是,陈地三面都有毗邻重镇防护,并且水网密布,不利于大兵团推进,很难受到突袭。所以,陈地的防备力量便也不在那么紧要。
而北面这个突出部阳夏,则要承受魏国三面压力,诚然魏国这几年连吃败仗,先是陉山,然后是河西,损伤不可谓不惨重。但是其底蕴还在,还是占据着中原最富庶的地方,还是有着庞大的军事力量的,所以阳夏的压力格外的重。
这也是景鲤为什么力排众议要增兵阳夏,只有阳夏防备力量足够了,才能起到他突出部的作用。
这些日子他构筑垒寨,将阳夏八城所在的地方差不多建立成了一个以阳夏为核心、其余七座城池为支撑点、各处垒寨为屏障的防御体系。
当然,一些垒寨还在赶工中,不过这几就会结束,到时候这阳夏就是铁壁铜城。
而对面魏国也是紧盯着不放。连日来的斥候、细作放个不停,生怕景鲤会突然攻击。毕竟阳夏到魏国都城大梁只有十不到的路程。
“让他们看。”景鲤摸了摸阳夏的城墙,手感还不错,邦邦硬,“魏国不会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