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的工厂在西镇,规模不大,年产值大概四五千万。
产值不上1个亿工厂,其内部管理和生产管理其实都很粗犷的。
或者说,只有上规模了才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以期从一些细节上降本增效。
虽然和周四方是同个地方的人,但周四方90年代做的就很大了,后来工厂就搬出了镇子。
而戴勇这么多年并没有做大,反而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觉得还挺不错。
戴家这么多年没做大,其实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他自己或者说在他们家。
戴勇的老爸走的早,是老太太徐招娣自己把他们兄妹拉扯大的,大女儿被卖了,为了给儿子换口粮,小女儿生病死了。
现在养大一个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七几年的时候。
戴家能有现在的家业,最早也是老太太为了糊口才倒腾点小东西,放在过去叫投机倒把。
但是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哪还管什么其他的东西。
后来改开,戴家这才就着当年投机倒把的路子一步一步做大。
所以戴家里面其实就是老太太的一言堂。你别看老太太现在已经快70了,40多岁的戴勇有啥事一样得问问老太太。
老太太卖过女儿,死过孩子,好不容易拉扯大一个儿子。这些个经历,让老太太格外疼自己这個大孙子。
每一个成功的富一代,成功的经历各有各的传奇色彩。
每一个混账的富二代,混账的原因大都高度雷同。
溺爱的长辈、自由的童年、空空的头脑、花不完的钞票......
老太太对戴志强可谓是好到不能再好了。
这也导致虽然戴家产业做的不大,但戴志强平时的花销可是一点不比周家周晓辰少,甚至比他还多。不然俩人也尿不到一个壶里。
.....
因为秦风的缘故,戴家现在基本隔三差五就有民警来问讯。
没办法,秦风送礼的方式有些跨时代了,这一杯羹几乎省厅都能分得到。所以重压之下,下面自然是拼命迎合着。
一早,戴勇送走了今天的一波。
...
“志强现在人在哪?”老太太这几天因为孙子的事情,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马来西亚吧,买的应该是去吉隆坡的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