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中央,信标核心仍在运作,但它的光芒黯淡到了极点,如同风中残烛。蓝色的光晕不再是稳定的球体,而是被无数细小的、蠕动的灰白色“触须”所缠绕、渗透。这些“触须”仿佛是从房间本身的墙壁、地板中生长出来的,正在缓慢而坚定地侵蚀着信标。信标的光芒每闪烁一下,就有部分能量被那些灰白色触须“吞噬”,转化为一片死寂。而信标的抵抗,则像是在粘稠的沥青中挣扎,异常艰难。
更令人注意的是,在信标核心的正下方,地面不再是单纯的灰白色,而是呈现出一种深沉的、仿佛通往无尽虚空的黑暗。那黑暗并非实体,却在缓缓旋转,如同一个微型的漩涡。所有的灰白色触须都源自那片黑暗。它就是“虚隙”在这个前哨站的具象化节点!
“检测到高强度现实畸变源。信标核心正在持续失稳,预计完全同化时间剩余1小时37分。”星种快速扫描后报告。
李琟凝视着那片黑暗的漩涡,体内的起源石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强度鼓荡着,既是警告,也是一种本能的对抗冲动。他能感觉到,这个“虚隙”节点并非活物,没有意志,它只是一种现象,一个不断扩张的“空洞”。任何靠近它的秩序和存在,都会被它无情地拉平、分解。
“能强行关闭它吗?用起源石的力量?”李琟问道。
“风险极高。起源石力量是秩序的代表,注入‘虚隙’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其扩张、导致空间崩溃、或对引导者造成不可逆的信息层面反噬。”星种警告道,“成功率低于10%。”
李琟皱紧眉头。直接对抗行不通。那么,封印呢?像起源时代那样?
他在起源石传承的知识碎片中疯狂搜索,寻找关于“静止力场”的任何线索。碎片化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过他的意识:复杂的几何结构、涉及高维度的能量编织、对时空常数进行局部固定的技术……这些知识远远超出了他现在的理解能力,更别提实施了。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仍在顽强闪烁的信标核心上。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信标网络的核心功能是“定义”和“净化”,它用普绪克罗素能量场覆盖区域,强行将该区域的规则向有序和生命友好的方向扭转。而“虚隙”是“反定义”,是秩序的瓦解。如果无法从外部封印这个“空洞”,是否可以利用信标本身的力量,从内部“重新定义”它?
换句话说,不是对抗那个空洞,而是……“覆盖”它?
“星种,计算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将自身作为能量中继和引导器,最大化输出起源石力量,注入信标核心,帮助它突破‘虚隙’的侵蚀。然后,引导信标的力量,不是向外扩张,而是向内,聚焦于那个‘虚隙’节点,尝试用高强度的秩序场将其‘填充’和‘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