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直都是汇文馆最末吗?怎么能中了头名?”
“头名竟然是永宁侯府的小世子!”
“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成了解元!”
“这恐怕是最年轻的解元郎了吧。”
紫竹听着,急忙抬头向榜首的位置看去,果然看到世子爷魏衍的名字。她大喜过望,忍不住挥手冲人群外的魏澜喊道:“郡主,世子爷是榜首,头名解元。”
声音不小,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把头转向她,接着又顺着她的手指想人群外看去。紫竹暗道不好,涨红着脸,顺着目光慢慢走出了人群。
魏澜听着紫竹的喊声,喜不自胜,阿衍果然不辜负期望,真的多了个头名回来,嘴角扯过一个大大的笑意,她冲众人摆摆手,朗声笑道:“改日,诸位可去我府中喝喜酒。”人们想着传闻中关于魏澜杀人的传闻,有些瑟缩,忙把眼睛转回来。
桂榜张贴完毕,官员们依着程序张贴考卷,供学子们品鉴学习,以示科考公正。
人群顿时又沸腾起来,学子们睁大眼睛,盯着头名的卷子。书法隽永、洒脱而苍劲有力,真是一手好字。
再看文章,行文流畅,观点新颖,立意深刻,阐述清晰而明确,当之无愧的头名。
宋林仰头认真品读着,忍不住叹道:“真是篇好文!”头名解元实在是实至名归。
人群中有人指着榜上的一片文章,喊道:“大家看,这篇文章!”
众人寻声看去,那是十八名的林清勇的文章。文章写得也十分出彩,但字迹却过于潦草,拉了些分。
有人惊呼道:“这不是《论政》十三篇的文章吗?”
众人哗然,纷纷猜测,莫不是这《论政》是林清勇写的?
有学子忍不住说出了心里的疑问:“这《论政》是林家公子做的?”
话音刚落,便被人反驳:“怎么可能,他和我一个书院,连书都读不连贯,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
有学子吆喝道:“那这十八名怎么来的?”
众人面面相觑,怀疑倍增。却又听人喊道:“大家再看这篇文章。”
众人看去,那是大理寺卿周万峰的儿子周青昌的文章,居然也是《论政》中的一篇。
有人鄙夷道:“周清昌要都能中举,我也能得个榜首。”
周清昌是豫京有名的纨绔子弟,居然能得个四十三名,真是活见鬼了。
接着,又有几篇纨绔子弟的名字被点了出来。不学无术,却无一例外,都在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