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武昌三道街,盐道衙门对面。
临街一座大院子里,一栋二层小楼坐落于院子的前部,后面大半个院子全部掩映在高墙环绕绿树浓荫之中。
院子大门口,正中悬挂着一块黑漆金字的大牌匾,上书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公报馆”。
这正是受命前来开设报馆的钱师爷开设的《大公报》报馆。
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钱师爷并没有把《大公报》报馆,设在更加繁华,有东方芝加哥之称的汉口,而是最终把报馆馆址设在了江对岸的武昌。
汉口有英、俄、法、德、日、比利时等六国租界,租界中洋人同当地不法商人和帮会势力多有勾结,而《大公报》刊载的消息难免有触怒洋人的地方,即便有滕毓藻派来的几十个安保处的人护卫,可依然存在危险。
可将报馆设在武昌,就要安全的多,不仅对面就是盐道衙门,就是张之洞的总督府,也在武昌城内,就在距离三道街不远的望山门内。
张之洞虽然也有些小心思,可在大节大义上,还是从不亏欠的,这一点,让钱师爷很安心。
钱师爷的动作很快,一路马不停蹄,车船转换,仅用十余天时间就赶到武昌。
李耀庭在这里的人,已经帮钱师爷准备好了一切,从报馆选址,报馆编辑,到设备、纸张、油墨、甚至报童,都已经替钱师爷事先招募完毕。
今天,已经是《大公报》开业的、时事新闻,重要学术思想,竟然还有海内外商情、海外风情,国外形势动态,新潮时尚、西洋科技等等内容。
甚至还有长江上客轮、货船的航班时间,以及票价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