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余威(二)
战后余威(二)
不只是后路被断,由于联军后勤补给兵站全部失去,联军现在携带的军粮已经不足了。
时间紧急,盖斯利立即同德、法两国指挥官进行紧急磋商,最终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撤回天津或者山东,总之需要有一个有海港的城市做依托,否则近二十万大军补给将会断绝,那时,就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
天津和山东两地,首选的自然天津。
天津不仅有大量补给,那里还有数万大军可以接应他们,而且退回天津,也才能让天津至清国京城一线的驻军有所依托。
当然,要想安然撤回天津,必须要避免山地和丘陵地区,为此,联军并没有试图夺回汤阴和磁州,而是径直从两地中间穿过,进入临漳境内。
联军进入临漳境内后,滕毓藻就明白了联军的意图。
这是联军想要经成安、广平、曲周,进入德州和衡水之间的平原地区,一路向东北方逃回天津。
既然判断出联军的行军方向,滕毓藻就更不担心了。
随即,快马通知联军应该经过的沿途各州县,尽可能要百姓暂避,免遭联军毒手。
同时,命令据守在汤阴和磁州故布疑阵的潘金山,依然承担起夜间袭扰联军的任务,每天白天休整,夜间袭扰联军。
又命令紧随联军身后追出山的胡殿甲和刘玉枳,率,盛赞睿智的滕毓藻,不仅是清国睁眼看世界的的张之洞,率先给滕毓藻和前锋军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几乎所有各地督抚都相继给滕毓藻发电祝贺大捷。
甚至袁世凯和王之春这两个参与东南互保,并且执行互保条约一向坚决的两省巡抚也发电祝贺。
当然,也有没有发来贺电的,李鸿章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就是如此。
虽然朝臣们对于这场大胜,人人喜不自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可处于朝堂绝对中心的慈禧,却显得有些过于平静,只是以光绪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