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雄浑又不失灵动,落款正是陈子昂。
\"子昂兄这对联,将梅竹二君子的品格与新春祝福融为一体,实在是妙不可言。\"
一位白须老者捋须赞叹,正是国子监的周祭酒。
陈子昂深施一礼:\"学生惭愧,不过是借古人智慧罢了。
梅开五福取自《尚书》,竹报三多典出《诗经》,学生只是稍加变化。\"
周祭酒满意地点点头:\"不骄不躁,是为君子。
对联一道,看似小巧,实则包罗万象。
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故,无一不可入对。
你们年轻人能热衷此道,实乃文坛幸事。\"
这场联会持续了整整一日,直到夕阳西下,学子们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然而春联文化的种子,却已随着这些读书人的脚步,播撒到了更远的地方。
陈子昂的书箱里除了几册珍本外,还小心翼翼地放着一叠红纸——那是他精心收集的京城各家春联佳作。
\"子昂,这次回去可要把京城的春联之风带到江南啊!\"同窗们打趣道。
陈子昂笑着应承:\"一定一定。待来年开春,我必带回江南才子们的佳作与诸位共赏。\"
乘船南下,陈子昂望着两岸渐次出现的村落,发现越往南走,贴春联的人家就越少。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播这一习俗的决心。
回到苏州老家,陈子昂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了当地最有名的松鹤书院。
书院的王山长是他父亲的故交,听闻京城兴起的春联之风,也颇感兴趣。
\"贤侄所言极是。\"王山长捋着花白胡须道,\"对联一道,最能考验学子才思。平仄对仗,意境相合,非通晓经史者不能为之。明日我便召集书院学子,也来个'斗联大会'如何?\"
消息一出,苏州城的学子们沸腾了。
江南文风鼎盛,才子辈出,谁不想在这样的场合一展才华?
这一天,松鹤书院内张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
院中搭起了十多个凉亭,每个亭子里都备有笔墨纸砚。
学子们或独自沉思,或三五成群讨论,时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陈子昂作为京城来的\"春联使者\",自然成了焦点人物。
他站在主亭内,面前的长案上铺着一张巨大的红纸。
\"今日我出一上联,请诸位才子对下联。\"
陈子昂提笔写下:\"雪里梅花传春讯\"
一时间,亭内鸦雀无声。
这对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雪与梅是冬春之交的意象,\"传春讯\"又暗含报春之意,要对得工整又不落俗套,着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