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贾雨村不耐烦了,便又走了出来,想到村里的酒馆去喝上三杯,增添一些野趣,于是慢慢地走了过去。刚要走进酒馆,只见座上有个喝酒的人起身大笑,迎了出来,嘴里说着:“奇遇,奇遇。” 贾雨村赶忙一看,原来是在京城古董行做生意、外号叫冷子兴的人,以前在京城就认识。贾雨村一直称赞冷子兴是个有本事、有作为的人,冷子兴又借助贾雨村读书人的名声,所以两人说话很投机,十分投缘。

贾雨村连忙笑着问道:“老兄什么时候到这儿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今天能偶然相遇,真是奇缘啊。” 冷子兴说:“去年年底我回到家,现在因为还要去京城,就顺路找个朋友说句话,承蒙他的情谊,留我多住了几天。我也没什么要紧事,就多逗留几天,等到月半的时候就动身。今天朋友有事,我就出来随便走走,歇歇脚,没想到这么巧遇到你!” 一边说,一边请贾雨村和自己同席而坐,另外摆上酒菜。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喝酒,叙说着分别后的事情。

贾雨村问道:“最近京城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冷子兴说:“倒没什么新鲜事,不过你有个同姓的本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奇事。” 贾雨村笑着说:“我族里没有人在京城,怎么会有这事?” 冷子兴笑着说:“你们同姓,难道不是同宗一族吗?” 贾雨村问是哪家。冷子兴说:“荣国府贾府,这不会辱没了先生的门楣吧?” 贾雨村笑着说:“原来是他家。要说起来,我们贾家人口不少,从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衍,各省都有,谁能一一详细考查呢?要是论起荣国这一支,确实是同属一个族谱。但他们那么荣耀,我们也不便去攀附,所以到现在越发生疏,都认不出来了。”

冷子兴感叹道:“老先生可别这么说。如今这宁荣两府,也都衰落了,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 贾雨村问:“当年宁荣两府人口众多,怎么就衰落了呢?” 冷子兴说:“正是,说来话长。” 贾雨村说:“去年我到金陵,想去游览六朝遗迹,有一天进了石头城,从他们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府相连,几乎占了大半条街。大门前虽然冷冷清清,没什么人,但隔着围墙往里看,里面的厅殿楼阁,依然高大雄伟;就是后面那一带花园里的树木山石,也还有郁郁葱葱、润泽秀美的气息,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衰败的家族啊?” 冷子兴笑着说:“亏你还是进士出身,连这都不明白!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比不上当年那么兴盛,但比起一般的官宦人家,到底还是气派不同。现在人口越来越多,事务也日益繁杂,主仆上下,贪图安逸享受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运筹帷幄、谋划事务的人;他们日常生活的排场和费用,又不能节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然还没倒,但家底已经渐渐空虚了。这还只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能想到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然一代不如一代了!” 贾雨村听了,也感到惊讶,说:“这样的诗礼之家,怎么会没有良好的教育呢?别的家族我不知道,就说这宁、荣二府,可是最注重教子有方的啊。”

冷子兴叹道:“说的就是这两家。听我跟你说:当年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俩。宁公是兄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承袭了官职,也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贾敷,八九岁的时候就死了,只剩下次子贾敬承袭了官职。如今贾敬一门心思喜好道教,只爱烧丹炼汞,其他的一概不放在心上。幸好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叫贾珍,因为他父亲一心想当神仙,就把官职让他承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只在京城城外和道士们混在一起。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贾敬什么都不管。这珍爷根本不肯读书,只知道寻欢作乐,把宁国府闹得鸡飞狗跳,也没人敢管他。再说荣府,刚才说的奇事就出在这里。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承袭了官职,娶的是金陵世代功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贾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还健在,长子贾赦承袭了官职;次子贾政,从小就酷爱读书,祖父和父亲最疼爱他,原本想让他通过科举出身,没想到贾代善临终前上了一道遗本,皇上念及先臣,立刻让长子袭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马上召见,于是额外赐给贾政一个主事的官职,让他进入吏部学习,如今已经升任员外郎了。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却不幸一病而死。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出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很稀奇了;没想到第二年又生了一位公子,更稀奇的是,他一出生,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宝玉。你说这是不是新奇的事?”

贾雨村笑着说:“这确实太奇异了。只怕这个人来历不凡。” 冷子兴冷笑着说:“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他祖母一开始就把他当作珍宝一样疼爱。在他周岁的时候,贾政老爷想试试他将来的志向,就把世上各种各样的东西摆了无数在他面前,让他抓取。谁知道他什么都不拿,伸手只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老爷大怒,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个酒色之徒!’因此对他很不满意。只有史老太君还是把他当作命根子。说来也奇怪,如今他长到七八岁,虽然顽皮淘气得厉害,但他的聪明机灵之处,一百个人都比不上他一个。他说的话也很奇怪,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一见到女儿,就觉得清爽;一见到男子,就觉得浑身臭烘烘的。’你说这可笑不可笑?他将来肯定是个色鬼!” 贾雨村神色严肃,急忙阻止道:“不是这样的!可惜你们不了解这个人的来历。大概贾政老前辈也错误地把他当成淫魔色鬼了。如果不是饱读诗书、明白事理,再加上有探究事物本质的功夫,参透玄机的能力,是不会明白的。”

冷子兴见贾雨村说得这么郑重,连忙请教其中的缘由。贾雨村说:“天地生人,除了大仁大恶这两种人,其他的都没什么太大区别。那些大仁之人,是顺应时运而生;大恶之人,则是应劫数而生。时运昌盛,世道就太平;劫数降临,世道就危难。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这些都是顺应时运而生的人。蚩尤、共工、夏桀、商纣、秦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都是应劫数而生的人。大仁之人,致力于治理天下;大恶之人,专门扰乱天下。清明灵秀,是天地间的正气,为仁人所秉持;残忍乖僻,是天地间的邪气,为恶人所拥有。如今正值国运昌盛、福泽绵长的太平盛世,清明灵秀之气所润泽的,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到处都是。剩下的秀气,无所归依,便化作甘露,成为和风,普施于四海。而那些残忍乖僻的邪气,无法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横行,于是就凝结充塞在深沟大壑之中。偶尔因为风起,或者被云压,稍有动摇散发的迹象,一丝半缕不经意间泄露出来,恰好碰上灵秀之气经过。正气不容邪气,邪气又嫉妒正气,两者互不相让,就如同风水雷电在地下相遇,既不能消解,又不能退让,必定要经过一番搏击喷发才会完结。所以这股气也必定会赋予人,直到发泄完毕才会消散。如果男女偶然秉受了这股气而生,往上不能成为仁人君子,往下也不会成为大凶大恶之人。把他们放在千万人之中,他们的聪慧俊逸、灵秀之气,在千万人之上;而他们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的情态,又在千万人之下。如果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就会成为情痴情种;如果生在诗书清贫之族,就会成为逸士高人;即便偶然生在薄命寒门,也绝不可能成为普通的走卒仆役,甘愿被平庸之人驱使,必定会成为出色的优伶或名妓。像前代的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导、谢安家族、顾恺之、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希夷、温庭筠、米芾、石延年、柳永、秦观,近代的倪瓒、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女、薛涛、崔莺莺、朝云之类的人,都是这类气质在不同环境下的体现。”

冷子兴说:“照你这么说,就是‘成功了就是王侯,失败了就是贼寇’了。” 贾雨村说:“正是这个意思。你还不知道,自从我被革职以来,这两年游历了各省,也遇到过两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所以,刚才你一说起这宝玉,我就猜他八九不离十也是这一类人。不用往远处说,就说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知道吗?” 冷子兴说:“谁不知道啊!甄府和贾府既是老亲,又是世交。两家来往非常密切。就连我也和他们家交往了不止一天了。”

贾雨村笑着说:“去年我在金陵的时候,有人推荐我到甄府去当教书先生。我进去看了看他们家的情况,没想到他家那么显贵,却是个富而有礼的人家,是个难得的教书之所。但是他家的那个学生,虽然才刚开始启蒙,却比教导一个准备科举的学生还费心。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须有两个女儿陪着我读书,我才能认得字,心里也才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就糊涂。’他还经常对跟着他的小厮们说:‘“女儿” 这两个字,极其尊贵、极其清净,比那 “阿弥陀佛”“元始天尊” 这两个宝号还要尊荣无比。你们这些浊口臭舌,千万不能亵渎了这两个字。但凡要说的时候,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行;要是说错了,就要受凿牙穿腮的惩罚。’他暴虐浮躁,顽劣憨痴,各种行为都很异常。可是一放学,进了内宅见到那些女儿们,他又变得温厚平和,聪敏文雅,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因此,他父亲也曾狠狠地打过他几次,无奈他就是改不了。每次打得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他就‘姐姐’‘妹妹’地乱叫。后来听到里面的女儿们拿他开玩笑:‘你为什么被打急了就只管叫姐妹呢?莫不是想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难道不觉得羞愧吗!’他回答得最妙。他说:‘疼得厉害的时候,只叫 “姐姐”“妹妹” 这些字样,说不定能缓解疼痛,因为叫了一声,就真的觉得不疼了,于是就得了这个秘法:每次疼到极点,就不停地叫姐妹。’你说可笑不可笑?也是因为祖母过于溺爱,常常因为孙子的事而责骂老师、责怪儿子,所以我就辞去了教书的差事。如今我在这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教书。你看,这样的子弟,肯定守不住祖父的基业,也不会听从师长的规劝。只可惜他家的几个姊妹都很出众。”

冷子兴说:“就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小姐也很不错。贾政老爷的长女,名叫元春,因为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做女史了。二小姐是贾赦老爷的妾室所生,名叫迎春;三小姐是贾政老爷的庶出女儿,名叫探春;四小姐是宁国府贾珍老爷的胞妹,名叫惜春。因为史老夫人非常疼爱孙女,她们都跟着祖母一起读书,听说个个都很优秀。” 贾雨村说:“更有意思的是甄家的风俗,女儿的名字也都按照男子的名字来取,不像别家另外用‘春’‘红’‘香’‘玉’等艳丽的字。怎么贾府也落入这种俗套了呢?” 冷子兴说:“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现在的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所生,所以取名元春,其他的才跟着用了‘春’字。上一辈的,也是按照兄弟的名字来取的。现在就有证据:如今你东家林如海老爷的夫人,就是荣府中贾赦、贾政二位老爷的胞妹,她在家的时候名叫贾敏。你要是不信,回去仔细打听就知道了。” 贾雨村拍着桌子笑道:“怪不得这女学生读到凡是书中有‘敏’字,都念成‘密’字,每次都是这样;写字遇到‘敏’字,又少写一两笔,我心里就有些疑惑。现在听你这么说,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了。怪不得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与众不同,和现在的女子不一样,我猜测她母亲必定不凡,才有这样的女儿,现在知道她是荣府的外孙女,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惜上个月她母亲竟然去世了。” 冷子兴叹道:“老一辈的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最小的,也没了。上一辈的姊妹,一个都不在了。就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女婿会怎么样呢?”

贾雨村说:“正是。刚才说贾政老爷,已经有了衔玉而生的儿子,还有长子留下的一个弱孙。那贾赦老爷难道一个出色的儿子都没有吗?” 冷子兴说:“贾政老爷有了宝玉之后,他的妾又生了一个,也不知道好坏。目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却不知道将来会怎样。要说那贾赦老爷,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贾琏,如今二十岁左右,亲上加亲,娶的就是贾政老爷夫人王氏的内侄女,已经娶了两年了。这位琏爷现在捐了个同知的官职,也不爱读书,在人情世故上很机灵,善于言辞,所以现在就住在他叔叔贾政老爷家里,帮忙料理一些家务。谁知道自从娶了他夫人之后,家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称赞他夫人的,琏爷反倒被比下去了:说他夫人模样极其标致,言谈爽利,心机又极为深细,竟是男人远远比不上的。”

贾雨村听了,笑着说:“可见我之前说的没错。你刚才说的这几个人,只怕都是正邪两赋而来的那一类人,说不定呢。” 冷子兴说:“管他是邪是正,只顾算别人家的事了,你也该喝杯酒了。” 贾雨村说:“正是,光顾着说话,倒多喝了几杯。” 冷子兴笑着说:“说着别人家的闲事,正好下酒,多喝几杯又有何妨。” 贾雨村向窗外看了看说:“天也晚了,小心城门关了。我们慢慢进城再聊,也来得及。” 于是,两人起身,结清酒账。刚要走的时候,又听到后面有人喊道:“雨村兄,恭喜了!特地来给你报个喜信的。”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