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大师在一旁轻轻颔首,补充道:“韩先生所言不假,今年一直随贫僧四处游历,已然不涉南唐政务。此次前来,确实只是想看看滁州新貌,与将军叙一叙故地情谊。”
杨骏听着二人所言,心中的疑虑稍减,却仍未完全放下——韩熙载才华横溢,曾是南唐重臣,即便辞官,也未必完全脱离旧朝牵绊。他面上不动声色,笑着转移话题:“先生能有这般心境,实在难得。正好先生熟悉滁州风土,稍后我等本打算去琅琊山一游,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同往?也让我们听听先生讲讲当年在滁州的旧事。”
延寿禅师闻言,眼中当即泛起几分意动,双手合十笑道:“杨将军既有此雅兴,贫僧自然乐意同往。将军文武双全,此番游历琅琊山,想必少不了传世佳句,看来我等今日是要沾沾将军的光,得享一番耳福了!”
一旁的韩熙载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眼神忽然一动,顺着话锋说道:“久闻琅琊山风景绝佳,是吟诗作对的好去处。我听说,南唐的冯延鲁先生如今也在滁州,他在江淮文人中颇具盛名,诗词文章皆有独到之处,若是能邀他一同前往,既能共赏山水,又能以文会友,岂不是更添雅趣?”
杨骏心中了然——韩熙载与冯延鲁同为南唐旧臣,想必早有交集,此番主动提及,既是想借文友相聚缓和气氛,或许也有私下相见的心思,不过这正合他意,杨骏当即朗声应道:“韩先生所言极是!冯延鲁确实在此,我这便让人去请他过来,正好咱们一同动身,也好让几位雅士在琅琊山间,好好切磋一番才学。”
“如此多谢杨将军成全。”
杨骏顺着韩熙载的话锋,抬手朝着不远处的林道入口一指,眼中带着笑意:“巧了,我们那几人就在前面等着。”
众人顺着杨骏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见林道旁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马崇祚、窦仪与赵普三人并肩而立,晨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落,在他们衣袍上晕开斑驳的光影,眉眼间尽是等候的闲适,与山间清幽景致相得益彰。
就在众人准备移步上前汇合时,身后忽然传来冯延鲁带着几分诧异的惊呼声:“熙载兄?你怎么会在此地!”
众人闻声回头,只见冯延鲁快步上前,目光落在韩熙载身上,脸上满是意外与欣喜——他与韩熙载同为南唐文人重臣,素有往来,却没想到会在滁州的山道旁意外相逢。
韩熙载亦是笑着迎上前,拱手道:“延鲁兄,别来无恙?我随延寿大师云游至此,听闻你也在滁州,本想着稍后相见,没想到竟在此处偶遇。”
“真是巧了!”
冯延鲁感慨道,“我自扬州被俘后便居于此,今日得杨将军相邀游琅琊山,竟能在此遇见你,当真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