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礼部侍郎陈叔达凑上前来,说道:“殿下,此次考试安排,臣等可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务必做到公平公正,绝无偏私。”
虞世南接着说:“是啊,殿下。为了确保考试顺利进行,下官们提前多日精心筹备,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
李承乾回应道:“诸位辛苦了。这关乎大唐的未来,切不可有丝毫马虎。这进士科的题目,朕觉得可以增加些对边疆治理、水利建设、税收改革等实际问题的论述,让考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经科可多涉及儒家经典的深层次解读,考查考生对经典的领悟和贯通能力。明法科的题目,不妨多引入些复杂的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例,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明书科要注重书法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字体。明算科可加入一些实际的商业运算、农田规划等情境,以选拔出能为国家经济和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之人。”
陈叔达连忙应道:“殿下高见,臣等疏忽了,这就按照殿下的建议调整题目。”
虞世南也说道:“殿下考虑周全,如此一来,定能选拔出更符合国家需要的贤才。”
视察完毕,虞世南陪着李承乾来到尚书省的办公室休息。屋内布置典雅大方,檀香袅袅升起。墙上挂着名人的字画,笔精墨妙;案几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古色古香。
虞世南亲自端上一杯香茗,说道:“殿下,请用茶。这是今年新贡的春茶,香气清幽,滋味醇厚。”
随后,虞世南奉上本次考试的题目。
李承乾接过,逐一审阅,时而微微皱眉,似在思索;时而点头称赞,面露悦色。
“这进士科的题目,颇有些深度,可考校考生的见识与谋略。”李承乾说道,“若能应对自如,必是有雄才大略之人。”
虞世南应道:“殿下慧眼如炬,臣等也是经过多番深入商讨,才定下这些题目。旨在选拔出能为大唐出谋划策,分忧解难之贤能之士。”
礼部侍郎陈叔达也说道:“是啊,殿下。这明法科的题目也是精心设置,期望能选出精通律法,公正严明之士。”
“明法科的题目,也贴合实际,可选拔出精通律法之人。”李承乾继续点评,“律法乃治国之根本,精通律法者,方能维护社会之公正,保障百姓之安宁。”
一番讨论后,李承乾说道:“题目总体不错,望此次能为大唐选出真正的贤才。”
随后,李承乾起身回宫。
一路上,春风拂面,轻柔而温暖。街边的柳树已抽出嫩绿的新芽,宛如千万条绿丝绦轻轻摇曳。枝头的鸟儿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这美好的春日欢呼喝彩。李承乾心中满是对此次礼部试的期待,希望能为大唐的繁荣昌盛选拔出更多的栋梁之材。